[实用新型]避雷针安装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5145.7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7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郑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3/00 | 分类号: | H02G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避雷针 安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金具,尤其涉及一种避雷针安装架。
背景技术
目前,通用避雷针底座采用两颗U型螺栓与门型底座的钢板抱卡塔材(角钢)的形式,将避雷针固定于杆塔上,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U型螺栓在与塔材(角钢)为点、点接触,受力面较小,安装后长期运行中受风振等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对塔材和U型螺栓本身造成磨损,接触点长期运行后会生锈,造成角钢肢边损坏,强度下降,对其下方的导、地线及杆塔其他设施造成损害。二是门型底座的钢板与角钢接触面呈“I”形,属于线接触,在安装和运行中易造成锌层损伤脱落。三是腰环与避雷针升高钢管呈点接触,易造成钢管锌层脱落和锈蚀。四是挂架水平板与垂直段钢板的连接刚度不够,垂直、水平连接处弯矩大,易造成避雷针安装后向外侧倾斜,长期运行易发生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雷针安装架,简单牢靠、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避雷针安装架,包括底座、挂架、腰环和腰环基座;所述挂架固定于底座用于对避雷针进行支撑固定;所述腰环固定于腰环基座用于沿水平对避雷针进行锁紧定位。
进一步,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内侧固定板、第一外侧固定板和第一紧固螺栓;第一内侧固定板和第一外侧固定板均竖直设置并且相互平行,第一紧固螺栓连接于第一内侧固定板和第一外侧固定板之间用于使第一内侧固定板和第一外侧固定板夹紧固定于线路塔架。
进一步,所述第一外侧固定板的左右两侧边部向内侧折边形成回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挂架包括固定在一起的竖直扁钢和水平板;所述竖直扁钢下端外侧固定有水平排列的至少两个竖直筋板;所述水平板的边部与竖直筋板一一对应的设有嵌入口,使水平板与竖直筋板嵌入后焊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外侧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竖直扁钢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包括一个圆孔和位于圆孔左下方并以圆孔为圆心的弧形通孔;所述竖直扁钢上对应圆孔和弧形通孔设有两个过孔。
进一步,所述腰环基座包括第二内侧固定板、第二外侧固定板和第二紧固螺栓;第二内侧固定板和第二外侧固定板均竖直设置并且相互平行,第二紧固螺栓连接于第二内侧固定板和第二外侧固定板之间用于使第二内侧固定板和第二外侧固定板夹紧固定于线路塔架。
进一步,所述第二外侧固定板的左右两侧边部向内侧折边形成回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腰环包括抱箍和固定于抱箍与腰环基座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第二内侧固定板和第二外侧固定板并通过螺母紧固于第二内侧固定板和第二外侧固定板;连接杆的另一端焊接固定于抱箍并且在连接杆与抱箍之间固定有水平筋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避雷针安装架,适用于大部分塔型,简单牢靠、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内侧固定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内侧固定板的截面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避雷针安装架,包括底座、挂架、腰环和腰环基座;所述挂架固定于底座用于对避雷针1进行支撑固定;所述腰环固定于腰环基座用于沿水平对避雷针1进行锁紧定位,腰环基座和底座对应固定于线路塔架上的上下两个横担2上,挂架对应避雷针1升高钢管3下端的法兰设有连接眼孔,使避雷针1升高钢管3通过螺栓紧固于挂架;腰环固定于避雷针1的升高钢管3外部,对避雷针1进行水平定位,本实用新型的避雷针1安装架,适用于大部分塔型,简单牢靠、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内侧固定板4、第一外侧固定板5和第一紧固螺栓6;第一内侧固定板4和第一外侧固定板5均竖直设置并且相互平行,第一紧固螺栓6连接于第一内侧固定板4和第一外侧固定板5之间用于使第一内侧固定板4和第一外侧固定板5夹紧固定于线路塔架,线路塔架的横担2多为角钢,本实施例中第一外侧固定板5与角钢成线接触,减小了角钢接触点的压强,将压力分散在第一外侧固定板5的各个接触点上,解决了点、点接触问题,为减轻内侧固定板重量,在不影响强度的前提下将第一内侧固定板4中部挖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侧固定板5的左右两侧边部向内侧折边形成回形结构,如图2所示,第一外侧固定板5为单侧开口的“回”型状,其开口侧与角钢肢宽面接触,改变原来线接触的方式为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51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气设备及其电缆固定头
- 下一篇:一种螺旋电力电缆保护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