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外感应条的输出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3085.5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0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邱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威京利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8/10 | 分类号: | G01V8/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神州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4 | 代理人: | 周松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感应 输出 检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感应电路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区域宽、检测精度高的红外感应条的输出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红外感应装置已经在现代化的生产实践中发挥巨大作用,随着探测设备和其他部分技术的提高,红外感应器能够拥有更多的性能和灵敏度。红外感应器的原理是:根据待测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可进行红外系统的设定,待测目标的红外辐射通过地球大气层时,由于气体分子和各种气体以及各种溶胶粒的散射和吸收,将使得红外源发出的红外辐射发生衰减;通过光学接收器接受目标的部分红外辐射并传输给红外传感器;并且,通过辐射调制器,对来自待测目标的辐射调制成交变的辐射光,提供目标方位信息,并可滤除大面积的干扰信号;利用红外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所呈现出来的物理效应探测红外辐射的传感器,多数情况下是利用这种相互作用所呈现出来的电学效应;再者,信号处理系统将探测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并从这些信号中提取出信息,然后将此类信息转化成为所需要的格式,最后输送到控制设备或者显示器中。
然而,现有技术中往往需要将红外感应装置安装到产品的两面,利用产品的红外辐射特性的对射原理,实现对产品的检测,该检测方式局限了检测距离和检测区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区域宽、检测精度高的红外感应条的输出检测电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红外感应条的输出检测电路,包括MCU控制电路、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检测电路、放大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所述红外发射电路的输出端与红外接收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且所述红外接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放大电路与MCU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MCU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红外发射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该输出检测电路还包括抗光电路,所述抗光电路连接在红外接收检测电路和放大电路之间。
其中,该输出检测电路还包括电源转换电路和红外发射管电流设置电路;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分别与MCU控制电路、红外发射管电流设置电路、红外接收检测电路和放大电路连接;且所述红外发射管电流设置电路与红外发射电路连接。
其中,所述红外发射电路包括红外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红外发射管电流设置电路与红外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红外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MCU控制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且所述第一电阻通过第六电阻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其中,所述红外接收检测电路包括光敏三极管、第一电容和第二电阻,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第一运放器、第二运放器、第十二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三电阻;所述电源转换电路连接至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一电容与第一运放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且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二电阻接地;所述光敏三极管受到红外二极管的光辐射后,产生由基极流入发射极的光电流;所述第一运放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二电阻连接至第一运放器的反相输入端,且所述第十二电阻通过第十三电阻接地;所述第一运放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运放器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第二运放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一电阻连接第二运放器的反相输入端,且所述第十一电阻通过第十三电阻接地,所述第二运放器的输出端连接MCU控制电路的输入端。
其中,所述输出控制电路包括第七三极管、第二十八电阻、第二十九电阻、第三十电阻、第三十四电阻;所述MCU控制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十九电阻连接至第七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七三极管和第二十九电阻之间连接有第三十电阻,且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三十电阻均接地,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二十八电阻和第三十四电阻连接。
其中,所述抗光电路包括场效应管、第十五电阻和第十六电阻;所述MCU控制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五电阻连接至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运放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十六电阻位于场效应管和第十五电阻之间且接地。
其中,所述红外发射管电流设置电路包括第十九电阻、第九电容和第十一电容,所述电源转换电路通过第十九电阻与红外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九电容和第十一电容均位于电源转换电路和第十九电阻之间,且所述第九电容和第十一电容均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威京利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威京利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30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级胶囊型反光标识膜的制造装置
- 下一篇:以动探为震源的地震波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