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侧面投光的导光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2787.1 | 申请日: | 2015-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6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钟小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笨鸟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83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侧面 导光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模块显示装置或平板LED照明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屏或平板LED照明装置上的侧面投光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侧面投光的导光板一般由导光板本体、灯条构成,因为导光板本体中的导光粒子是均匀设置的,而且没有任何梯度结构,当光线从侧面进入导光板本体时,导光板本体中的导光粒子令到光线逐渐消耗,使得到达导光板本体中部的光线较少、较弱,导致侧面投光的导光板侧边的亮度与中部的亮度有偏差;为了达到均匀出光的目的,现有一些大规格的侧面投光的导光板,通常在导光板本体的四周侧面上分别设有LED照明机构,在一些小规格的侧面导光板上也至少导光板本体的二个侧面上设置LED照明机构,使其存在制造成本高、耗能高的缺点,此外采用多个LED照明机构还会导致导光板发热过高,影响了导光板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侧面投光的导光板,该侧面投光的导光板具有结构简单、光照均匀、亮度高、耗能少、发热低,使用寿命长以及制造成本低,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侧面投光的导光板,其特点在于包括导光板本体、灯条组件,所述导光板本体为由二层树脂材料挤出压延而成的具有出光层与导光层的导光板结构,其中所述出光层的顶面做成为平面状的出光面,该出光层的底面做成为中间薄、两侧厚的凹形曲面结构,在出光层中还布有若干纳米导光粒子,该纳米导光粒子按从出光层两侧向出光层中部由稀疏逐渐变密集的方式布设在该出光层中;
所述导光层的顶面做成为中间厚、两侧薄的拱形状凸起曲面结构,该导光层的底面做成为平面状;在导光层中还布有若干纳米导光粒子,该纳米导光粒子按从导光层两侧向导光层中部由稀疏逐渐变密集的方式布设在该导光层中;
所述纳米导光粒子的粒径为0.001-0.006mm;
在导光层中的纳米导光粒子的浓度是出光层的0-50倍;
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二个侧面上还分别做出有灯条槽,所述灯条组件由基板及呈直线排布设置在基板内侧面上的LED发光元件构成;所述灯条组件通过其基板嵌置于灯条槽中,且基板上的LED发光元件呈朝向出光层照射设置,在基板的外侧面与灯条槽的槽壁还设有黏胶层。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前面所述技术方案,使其能获得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导光板本体由二层树脂材料挤出压延而成的具有出光层与导光层的导光板结构,通过导光板本体的纳米导光粒子的浓度从两侧向中部逐步递增的形式设置与出光层、导光层具有曲面结构形成的梯度相配合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导光板本体中导光粒子均匀设置而导致亮度出现偏差的问题,当本实用新型是大规格液晶显示屏或平板LED照明装置时只需要在导光板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灯条组件即可达到均匀出光的目的,当本实用新型是小规格的液晶显示屏或平板LED照明装置时,可将导光板本体分割成两个,只需要在导光板本体的一侧面上设置灯条组件即可达到均匀出光的目的,减少了灯条组件的数量,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光照均匀、亮度高、耗能少、发热低,使用寿命长以及制造成本低,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光层与导光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灯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侧面投光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10、灯条组件20,所述导光板本体10为由二层树脂材料挤出压延而成的具有出光层1与导光层2的导光板结构,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图2是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而将本实用新型的导光层2与出光层1以装配图的形式呈现,其中所述出光层1的顶面做成为平面状的出光面11,该出光层1的底面做成为中间薄、两侧厚的凹形曲面结构12,该凹形曲面结构12的梯度为θ=0-90°,在出光层1中还布有若干纳米导光粒子3,该纳米导光粒子3按从出光层1两侧向出光层1中部由稀疏逐渐变密集的方式布设在该出光层1中(图2中的纳米导光粒子未表示出);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导光层2的顶面做成为中间厚、两侧薄的拱形状凸起曲面结构21,拱形状凸起曲面结构21的梯度为θ=0-90°,该导光层2的底面做成为平面状;在导光层2中还布有若干纳米导光粒子3,该纳米导光粒子3按从导光层2两侧向导光层2中部由稀疏逐渐变密集的方式布设在该导光层2中(图2中的纳米导光粒子未表示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笨鸟光学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笨鸟光学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27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除反射片吸附形变的导光板结构
- 下一篇:重力异常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