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透水系数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2282.5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8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平;陈嘉璘;姚琪钦;陈蕙玉;苏武;康志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陈德阳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水 系数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水系数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的混凝土没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用这样的混凝土铺筑的路面缺乏透水性和透气性,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诸多负面的影响:由于雨水不能渗入地下,致使地表植物严重缺水而难以正常生长;不透气的路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缺乏对城市地表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产生所谓的“热岛现象”;此外,不透水的道路表面容易积水,降低了道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雨水只能通过下水管道汇入河流,大大加重了排水设施的负担,当短时间内集中降雨时,容易造成城市内涝。
为此,透水性混凝土应运而生,透水性混凝土是一种多孔状混凝土,其组份和配比与普通混凝土不同,具有透气、透水的特点,作为环境友好型的混凝土,透水性混凝土的研究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用透水性混凝土铺筑道路时,要考虑地质条件、荷载等级、景观要求、环境情况、施工条件等诸多因素,因此,在工程上测定混凝土透水性能(透水系数)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透水系数测定仪主要由透水圆筒和储水槽组成,透水圆筒竖直插入到储水槽当中,试件安装在透水圆筒下端开口处,水渗透试件进入到储水槽当中。现有的透水系数测定仪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一、无法保证透水圆筒竖直设置,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二、透水圆筒的高度无法调整,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快速调节透水圆筒垂直度和高度的透水系数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透水系数检测装置,包括:透水圆筒,透水圆筒上部设有溢流孔,透水圆筒外表面沿竖直方向设有标尺,标尺刻度值从上向下逐渐增大,标尺零点与溢流孔下端水平面齐平;还包括
用于调节透水圆筒高度的固定架,固定架包括至少三根竖直设置的侧棱管,相邻的两根侧棱管之间通过连杆连接,这些连杆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并围成正多边形围绕在透水圆筒外侧,透水圆筒连接在连杆上,所述侧棱管穿套在长螺杆上,转动长螺杆可使侧棱管上升或下降。
透水圆筒连接在连杆上,转动长螺杆可使侧棱管上升或下降,从而调节透水圆筒的垂直度和高度,确保装置稳定性以及能快速调节装置的垂直度及水位差,并可准确读取水位差。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透水圆筒底部为螺纹接口,还包括用于固定试件的安装套,所述安装套螺接在透水圆筒的螺纹接口处。安装套可根据需要制作多个,试件安装方便,试验时可快速切换至下一个试件,节省试验时间,确保了透水系数测定的准确高效。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安装套内表面设有密封件。确保试件四周不漏水,保证检测准度。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透水圆筒的外表面设有挡块,所述连杆中部的顶面设有卡槽,所述挡块挂扣在所述卡槽内。透水圆筒安装方便。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挡块位于透水圆筒的上边缘。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相邻的两根侧棱管之间还通过加强杆连接,这些加强杆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并围成正多边形围绕在透水圆筒外侧;所述连杆位于侧棱管上部,所述加强杆位于侧棱管下部。连杆围成的正多边形和加强杆围成的正多边形分别夹住透水圆筒的上下端,保证透水圆筒位置稳固。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侧棱管的数量是三根。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透水圆筒外表面的标尺的数量是三个,三个标尺均匀分布。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侧棱管是直通管结构,侧棱管的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设有螺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本实用新型透水系数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绘示了图1所示透水系数检测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绘示了图1所示透水系数检测装置的透水圆筒和安装套的示意图。
图4绘示了图1所示透水系数检测装置的透水圆筒的立体示意图。
图5绘示了图1所示透水系数检测装置的安装套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水系数检测装置,包括:透水圆筒20、固定架40及安装套60。透水圆筒20设置在固定架40内,固定架40用于调节透水圆筒20的高度和垂直度。安装套60用于安装试件80,安装套60连接在透水圆筒20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22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型芯片软件保护方法
- 下一篇:隧道工程中围岩及加固区渗流试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