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拌沥青倒梯形布料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1227.4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5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荆艳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海外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18 | 分类号: | E01C1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01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梯形 布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热拌沥青倒梯形布料器,属于热拌沥青混合嵌缝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沥青混合料是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粗式(公称最大粒径大于31.5mm)、粗粒式(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26.5mm)、中粒式(公称最大粒径16mm或19mm)、细粒式(公称最大粒径9.5mm或13.2mm)、砂粒式(公称最大粒径小于9.5mm)沥青混合料。按制造工艺分为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
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其结构组成可分为三类:
(1)悬浮-密实结构
这种由次级集料填充前级集料(较次级集料粒径稍大)空隙的沥青混合料,具有很大的密度,但由于各级集料被次级集料和沥青胶浆所分隔,不能直接互相嵌锁形成骨架,因此该结构具有较大的黏聚力c,但内摩擦角Φ较小,高温稳定性较差。
(2)骨架-空隙结构
此结构粗集料所占比例大,细集料很少甚至没有。粗集料可互相嵌锁形成骨架;但细集料过少容易在粗集料之间形成空隙。这种结构内摩擦角Φ较高,但黏聚力c也较低。
(3)骨架-密实结构
较多数量的粗集料形成空间骨架,相当数量的细集料填充骨架间的空隙形成连续级配,这种结构不仅内摩擦角Φ较高,黏聚力c也较高。
三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由于密度ρ、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不同,使它们在稳定性上亦有显著差别。
折叠沥青
我国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规定:城镇道路路面层宜优先采用A级沥青(即能适用于各种等级、任何场合和层次)。不宜使用煤沥青。
其品种有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和液体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等。各种沥青在使用时,应根据交通量、气候条件、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源等情况选用。多层面层选用沥青时,一般上层宜用较稠的沥青,下层或连接层宜用较稀的沥青。乳化石油沥青根据凝固速度可分为快凝、中凝和慢凝三种,适用于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常温沥青混合料面层以及透层、粘层与封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热拌沥青在嵌缝、补缝、修补等过程中存在的施工速度慢、自动化程度低、嵌补修复质量差等缺陷,以期提升热拌沥青浇筑、铺筑过程的自动化程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热拌沥青倒梯形布料器,该布料器包括槽体(1)、大料斗(2)、连通料斗(3)、小料斗(4)、固定翼缘板(5)、螺孔(6)、悬挂凹槽(7);具体而言,槽体(1)为倒梯形结构,槽体(1)内均匀设置有三组料斗,每组料斗包括大料斗(2)、小料斗(4),大料斗(2)与小料斗(4)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连接,大料斗(2)与小料斗(4)的纵向截面为三角形;大料斗(2)与小料斗(4)之间设有连通料斗(3),大料斗(2)、连通料斗(3)、小料斗(4)为槽体(1)内的热拌沥青盛装容器及布料的主体结构;槽体(1)的顶部两侧设有固定翼缘板(5),固定翼缘板(5)上均匀布置有螺孔(6);槽体(1)的顶部两端设有悬挂凹槽(7);螺孔(6)与悬挂凹槽(7)将槽体(1)与装有热拌沥青的容器相连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布料器设有设有三组料斗,且料斗间通过连通料斗料斗连接,布料体积大、布料效率高;螺孔与悬挂凹槽相配合,螺孔用于将槽体紧固,悬挂凹槽的设置方便槽体的自由拆卸。
2、该布料器为倒梯形结构,通过合理的形状限定,将热拌沥青的布料速度控制均匀,实现对热拌沥青的布料质量的有效控制。
3、该大料斗与小料斗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连接,该料斗为锥面形状,通过连通料斗连接,整个布料体积实现不均匀连续控制,再继续对热拌沥青的摊铺过程中更易保证摊铺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热拌沥青倒梯形布料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槽体,2、大料斗,3、连通料斗,4、小料斗,5、固定翼缘板,6、螺孔,7、悬挂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海外分公司,未经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海外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12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助力转向系统
- 下一篇:一种静密封隔离传动定位自锁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