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手势识别的智能车灯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9211.X | 申请日: | 2015-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4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许宜申;张璐;金红心;陆新芳;唐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安电器有限公司;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2151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手势 识别 智能 车灯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LED车灯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手势识别的智能车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车灯控制通常通过机械开关加以实现,该方式存在寿命短暂、故障率高等问题。与此同时,触控技术正逐渐成为用户与设备间的主导交互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手势识别的智能车灯控制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手势识别的智能车灯控制系统,包括:
传感电极;
电场感应与跟踪模块,与传感电极相连接,采集电场变化信号;
LED光源体;
恒流驱动模块,连接于所述LED光源体并控制LED光源体的亮灭及亮度调节;
MCU控制模块,连接于所述电场感应与跟踪模块,将电场感应与跟踪模块中的电场变化信号转换成所述MCU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并对所述恒流驱动模块加以控制;
电源模块,分别连接于所述电场感应与跟踪模块、MCU控制模块和恒流驱动模块,并为其提供所需电源。
优选的,在上述的基于手势识别的智能车灯控制系统中,所述所述电场感应与跟踪模块基于Microchip公司MGC3130芯片或MGC3030芯片。
优选的,在上述的基于手势识别的智能车灯控制系统中,所述传感电极包括至少4个接收电极,以检测不同位置电场变化。
优选的,在上述的基于手势识别的智能车灯控制系统中,还包括显示器,所述传感电极分布于所述显示器的背面。
优选的,在上述的基于手势识别的智能车灯控制系统中,所述传感电极可为任何导电材料构成的薄膜电极或涂层。
优选的,在上述的基于手势识别的智能车灯控制系统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3.3V、5.0V和12.0V的电压输出,其中,3.3V和5V分别采用LM2596-3.3芯片和LM2596-5芯片实现。
优选的,在上述的基于手势识别的智能车灯控制系统中,所述MCU控制模块采用STC15W4K32S4微处理器。
优选的,在上述的基于手势识别的智能车灯控制系统中,所述恒流驱动模块采用基于RT8482芯片的大功率恒流驱动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基于手势识别的智能车灯控制系统中,电场感应与跟踪模块借助于传感电极,实现使用者手指或手势的检测、跟踪与分类,进而转化为MCU模块的系统命令对车灯进行控制,可消除传统机械开关寿命短和故障率高的缺陷,延长系统使用寿命,同时满足现代操作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基于手势识别的智能车灯控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电源模块具体电路图;
图3所示为基于RT8482芯片的恒流驱动模块的主体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图1所示,基于手势识别的智能车灯控制系统,包括:
传感电极;
电场感应与跟踪模块,与传感电极相连接,采集电场变化信号;
LED光源体;
恒流驱动模块,连接于所述LED光源体并控制LED光源体的亮灭及亮度调节;
MCU控制模块,连接于所述电场感应与跟踪模块,将电场感应与跟踪模块中的电场变化信号转换成所述MCU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并对所述恒流驱动模块加以控制;
电源模块,分别连接于所述电场感应与跟踪模块、MCU控制模块和恒流驱动模块,并为其提供所需电源;
显示器,与MCU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电场感应与跟踪模块,基于MGC3130芯片或MGC3030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安电器有限公司;苏州大学,未经江苏新安电器有限公司;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92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汽车左悬置安装内板加工的冲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棉纱纺织车间用滤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