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水换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7269.0 | 申请日: | 2015-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7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彦辉 |
主分类号: | F28C1/04 | 分类号: | F28C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水换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湿度调节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气水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气水换热器在供暖降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气水换热器换热需要气体与液体进行热交换传递温度,从而达到供暖或者降温的目的。气水换热器主要采用叉流式换热,即水溶液处水帘的顶端自上而下喷淋,最终流入溶液槽,被调节的空气由侧面呈90度角进入水帘,与水溶液垂直交叉接触进行热量交换以及湿度的调整。由于喷淋水溶液的管道设置在水帘的上方,自上而下进行喷淋换热,水溶液在与气体接触的过程中温度会逐渐升高,水溶液的浓度也会发生变化,水溶液与气体的温差越大热量传递的效率也就越高,随着水溶液自上向下不断流动,温度与进入的气体逐渐接近,导致换热的效率下降,越靠下方水帘的换热能力越差。
因此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设计一种保持水帘换热效率的气水换热装置,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水换热装置,包括位于顶部的外部喷淋管和位于底部的集液槽,还包括:
沿板面方向水平开设多个贯通孔的水帘;
设置于所述贯通孔中的多根内部喷淋管,所述外部喷淋管和所述内部喷淋管共同连通于竖直设置的供液管,所述集液槽的液体经过溶液泵流至供液管中。
可选地,所述贯通孔开设在所述水帘靠近出风侧的板面附近。
可选地,所述内部喷淋管上喷淋孔设置于逆向气流流动方向一侧,所述内部喷淋管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
可选地,所述内部喷淋管上喷淋孔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内部喷淋管的中心轴线以下。
可选地,所述内部喷淋管上喷淋孔设置为一排,喷淋孔与所述内部喷淋管横截面的圆心连线与水平面呈45度夹角。
可选地,所述内部喷淋管上开设的喷淋孔的直径为3mm,相邻两个喷淋孔的间距为150mm。
可选地,所述供液管设置为一根,位于所述水帘的一侧,多根所述内部喷淋管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可选地,所述外部喷淋管、所述内部喷淋管和所述供液管均采用PPR塑料管。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水换热装置,具有外部喷淋管和集液槽,外部喷淋管从最上方向水帘喷洒液体,在最顶端实现良好地换热效果,在水帘底部设置的集液槽将上方流下的水溶液收集起来,以在溶液泵的带动下回流至顶部循环利用。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水帘上开设有多个水平方向的贯通孔,贯通孔沿板面方向开设能够尽可能增大气水的接触面积,增强换热效果。贯通孔内部用于安装内部喷淋管,内部喷淋管中直接流出的水溶液的温度较低,当上方流下的溶液温度被气体改变后,内部喷淋管中直接流出的溶液仍保持初始温度,与进入的气体温差较大,换热的效率更高。并且水流不断从上方向下方流动,水量也在不断增大,越向下方水量越多,进一步提高了下方气水换热的效率。外部喷淋管与内部喷淋管均连通到供液管中,在溶液泵的驱动下形成水流循环,不断进行换热。
该装置避免了仅从顶部喷淋造成下方水温升高降低换热效率的问题,层层设置的内部喷淋管使水帘中的温度形成水平阶梯分布,由迎风侧向出风侧温差渐大,确保了气水换热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水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外部喷淋管11、内部喷淋管12、供液管13、集液槽2、水帘3、贯通孔31、溶液泵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气水换热装置,该装置的顶部与底部的水溶液温差不大,保证了底部换热的效率。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气水换热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彦辉,未经李彦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72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