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撑臂设有散热结构的电热烹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4266.1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1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高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亮 |
主分类号: | F24C7/06 | 分类号: | F24C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顿海舟;王鸽 |
地址: | 528329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撑 设有 散热 结构 电热 烹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波烹调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支撑臂设有散热结构的电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电热烹调器是利用发热管通电产生光能或者高温热能,将放置在烤盘上的食物进行加 热、烤制的烹饪工具。具有节能、环保、加热均匀、操作简便的优点。
随着人们对烹饪手法不断革新、对食物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市场上逐渐出现了开放型 的电热烹调器。该种电热烹调器由炉头、烤盘、和支承结构组成,所述支承结构包括连接 臂和底座,烤盘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上,连接臂两端分别连接于炉头与底座的侧部。
但该种电热烹调器的支撑臂上缺少散热结构,炉头内发热管产生光能或热能直接或间接 地投向支撑臂,支承结构上的热量不断地积累,温度不断升高。由于这种散热结构设计不 合理性,不仅使支承结构老化速度快,而且使用者握持支承结构时容易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支撑臂设有散热结构的电热烹 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种技术方案:
第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支撑臂设有散热结构的电热烹调器,包括炉头、支撑臂和底 座;所述炉头内设有发热装置,所述底座上设有烤盘,所述炉头通过支撑臂支撑在所述底 座的上侧;所述支撑臂内部设有支撑臂风道,所述支撑臂风道具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 口,所述第二通风口形成于所述支撑臂靠近烤盘一侧的表面上,所述支撑臂风道内设有第 一排气扇。所述第一排气扇导引空气经第一通风口进入支撑臂风道,然后经第二通风口喷 出;或者,所述第一排气扇导引空气经第二通风口进入支撑臂风道,然后经第一通风口喷 出。
第二种技术方案为:一种支撑臂设有散热结构的电热烹调器,包括炉头、支撑臂和底 座;所述炉头内设有发热装置,所述底座上设有烤盘,所述炉头通过支撑臂支撑在所述底 座的上侧;所述支撑臂内部设有支撑臂风道,所述支撑臂风道具有第三通风口,所述第三 通风口形成于所述支撑臂靠近烤盘一侧的表面上,所述支撑臂风道内设有第一排气扇,所 述第一排气扇使外部气流从第三通风口的一处进入支撑臂风道,并从第三通风口的另一处 排出,形成循环的气流。
本实用新型在支撑臂设有支撑臂风道,并且采用第一排气扇导引空气流动,带走支撑 臂上的热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的降低支撑臂的温度,避免使用者握持 该部位时被烫伤,同时也能降低支撑臂的老化速度,延长支撑臂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臂包括第一支撑臂外壳和第二支撑臂外壳,所述第二通风口设置 于第二支撑臂外壳上,所述第一支撑臂外壳下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外壳与 所述第一支撑臂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臂采用双外壳的结构组成,降低制作成本和组 装难度,而且将第二通风口设置在第二支撑臂外壳上,第二支撑臂外壳只与第一支撑臂外 壳连接,使用者可以简便地拆卸第二支撑臂外壳进行清洗,确保第二通风口清洁、畅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风口间隔设有2个以上;或者,所述第二通风口呈栅格状,使 支撑臂风道内的空气流动更畅通,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臂包括第一支撑臂外壳和第二支撑臂外壳,所述第三通风口设置 于第二支撑臂外壳上,所述第一支撑臂外壳下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外壳与 所述第一支撑臂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臂采用双外壳的结构组成,降低制作成本和组 装难度,而且将第三通风口设置在第二支撑臂外壳上,第二支撑臂外壳只与第一支撑臂外 壳连接,使用者可以简便地拆卸第二支撑臂外壳进行清洗,确保第三通风口清洁、畅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通风口呈格栅状,使支撑臂风道内的空气流动更畅通,提高散热 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臂外壳下端设有支撑臂连接部,所述底座设有与支撑臂连接 部形状相适配的支撑臂安装槽,所述支撑臂连接部插合于所述支撑臂安装槽内。所述支撑 臂连接部与支撑臂安装槽的配合设置,使支撑臂与底座之间对位更准确、连接更稳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亮,未经高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42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