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废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3601.6 | 申请日: | 2015-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1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贾绍广;马双忱;李智;张润盘;赵晓利;孟金波;江天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16 | 分类号: | C02F1/16;B01D53/18;F27D17/00;F23J15/08;B03C3/01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张明月 |
地址: | 05003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煤 电厂 烟气 脱硫 废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是燃煤电厂目前广泛应用的烟气脱硫技术,采用此项技术脱硫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该废水重金属含量超标,含悬浮物并呈弱酸性,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现有的脱硫废水处理方法有水力冲灰法、膜法、流化床法、化学沉淀法等,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为化学沉淀法。该方法利用单独的废水处理系统对废水进行化学处理,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后进行排放或者回收利用。化学沉淀法的工艺过程包括:1)匀质:通过搅拌、缓冲,使不同时段排出的废水均匀混合,稳定水质和水量,以利于后续处理;2)废水中和沉淀:废水进入中和反应池,向池中加入NaOH或Ca(OH)2等碱性物质,提高废水pH,使得废水中的Fe3+、Zn2+、Cu2+、Ni2+、Cr3+等大部分重金属离子得到去除,为了防止生成的沉淀进一步反应生成羟基化合物,一般pH调节在9左右;3)重金属沉淀:加入S2-或者有机硫,与废水中剩余的Hg2+和Pb2+反应生成HgS和PbS沉淀;4)混凝处理:向废水中加入混凝剂使废水中剩余的细小而分散的颗粒和胶体物质凝聚成大颗粒沉淀下来,通过混凝剂的压缩双电层效应,促使重金属氢氧化物凝并、沉淀;5)澄清:混凝后的废水进入澄清池,依靠重力进行沉降,将上层达标清液排放;6)对泥渣进行脱水,压滤成污泥滤饼后进行特殊处理。
化学沉淀法处理后的水质能够达到较高的标准,对副产品石膏能够进行综合利用,有较好的经济性,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许多缺点:1)投资较大,需要单独的化学加药系统,也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2)系统庞大,维护费用较高;3)对溶解性Cl-、F-没有有效的去除方法,而且Cl-在酸性条件下有很大的腐蚀性,因此处理后的废水无法回收利用。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101844819A号公开了一种脱硫废水喷雾蒸发处理方法,该方法在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后部的烟道内设置了雾化喷嘴,脱硫废水由雾化喷嘴雾化后的在烟道内蒸发,然后随烟气一起排出烟囱。但是,由于空气预热器后部烟道空间狭小,而废水的有效蒸发需要较大的气液接触面积和一定的停留时间,因此脱硫废水常常不能完全蒸发,不仅影响了废水的处理效果,而且未蒸发的废水还会对烟道及后续除尘装置造成腐蚀。该方法的另一缺点是不能控制空气预热器后部烟道内的烟气温度,废水喷雾蒸发后可能会使烟气温度降低到酸露点以下,致使烟气中的酸性物质凝结,加快烟道及后续除尘装置的腐蚀,从而增加了废水处理费用和燃煤电厂的发电成本,也影响锅炉发电系统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零排放,处理费用低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空气预热器、电除尘器、烟气脱硫吸收塔、引风机以及烟囱,所述空气预热器前端连接锅炉排烟管道,空气预热器后端与电除尘器、烟气脱硫吸收塔、引风机以及烟囱之间通过烟气管道依次连接,进一步还包括废水储液池、废水蒸发塔,所述废水储液池接收烟气脱硫吸收塔排出的废水,所述废水蒸发塔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连接废水储水池,进水管道中间设置水泵,废水蒸发塔的进气口一路依次经风机、电磁阀与锅炉的排烟管道连通,另一路经风机与空气预热器和电除尘器之间的烟气管道连通,连通处位于靠近空气预热器的一端,其排气口与空气预热器和电除尘器之间的烟气管道连通,并位于靠近电除尘器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36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