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拆卸楼板厚度控制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1862.4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8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清;邹国海;刘蕲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0 | 分类号: | E04G2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拆卸 楼板 厚度 控制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楼板厚度控制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中常出现楼板的厚度不满足施工要求的问题,进而严重影响楼板的承载力及使用安全性。
现有常用的控制楼板厚度的做法有:在墙柱钢筋上标记控制线涂红油漆、PVC塑料管标高控制杆、覆盖梁/板面层钢筋等等。但是,这些做法的质量往往都受到实际施工操作的影响,其随意性较强,控制难度较高,也就无法保证楼板的厚度及平整度达到较高的施工控制精度,因而,往往不符合现代施工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可拆卸楼板厚度控制工具,以解决精确控制混凝土楼板厚度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现浇筑混凝土楼板的施工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可拆卸楼板厚度控制工具,包括螺杆、螺帽、顶板以及套筒,螺杆供垂直穿设于现浇筑楼板的模板上且长度大于现浇筑楼板的厚度,螺帽螺合于螺杆上以将螺杆紧固于模板上,顶板水平设置于螺杆的顶端,套筒套设于由顶板至模板之间的螺杆上。
本实用新型可拆卸楼板厚度控制工具的有益效果在于,
以螺合的方式将螺杆穿设于模板上,通过该螺杆精确控制顶板至模板之间的间距,并将该顶板作为现浇筑楼板上表面的浇筑基准,进而精确控制现浇筑楼板的厚度,待楼板浇筑完成,通过套筒的设置方便拆除螺杆以及顶板。
优选地,顶板为方钢板且固设于螺杆的顶端。
优选地,螺帽紧固于模板的下底面。
优选地,套筒为PVC套管且两端分别紧密抵靠于顶板以及模板。
优选地,螺杆的长度大于现浇筑楼板的厚度100mm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拆卸楼板厚度控制工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拆卸楼板厚度控制工具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楼板厚度控制工具,包括螺杆3、螺帽4、顶板5以及套筒6,其中,螺杆3供垂直穿设于现浇筑楼板1的模板2上且长度大于现浇筑楼板1的厚度,螺帽4螺合于螺杆3上以将螺杆3紧固于模板2上,顶板5水平设置于螺杆3的顶端以作为所述现浇筑楼板1上表面的浇筑基准,套筒6套设于由顶板5至模板2之间的螺杆3上。
较为优选地,顶板5为方钢板且固设于螺杆3的顶端。螺帽4紧固于模板2的下底面。套筒6为PVC套管且两端分别紧密抵靠于顶板5以及模板2。螺杆3的长度大于现浇筑楼板1的厚度100mm以上。
在具有上述结构特征后,本实用新型可按以下过程实施:
a.在施工现场,可选用旧的φ8螺杆3以及与之配套的螺帽4;
b.于螺杆3的顶端垂直焊接一块2.5mm厚、50mm×50mm长宽的方块钢板,以作为上述的顶板5;
c.于现浇筑楼板1的模板2上钻孔,并在模板2的钻孔位置垂直放置一个PVC套管,以作为上述的套筒6,其中,套筒6的长度依据实际混凝土楼板的厚度而定,套筒6的长度基本等于或略小于混凝土楼板的厚度;
d.将螺杆3对准钻孔并垂直穿过模板2直至螺杆3顶端的顶板5紧紧抵靠于PVC套管的顶端,此时,螺杆3的另一端伸出模板2超过100mm以上;
e.由螺杆3伸出模板2的那一端螺合一螺帽4直至该螺帽4拧紧于模板2的下底面,进而将整个厚度控制工具固定牢固;
f.于模板2上浇筑混凝土,直至混凝土的上表面与顶板5齐平进而初步形成楼板1,再用刮尺对混凝土上表面进行找平工作,之后,待混凝土凝固;
g.待混凝土楼板1的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拆除螺杆3、螺帽4及PVC套管等控制工具的相关配件,并将PVC套管拆除后所形成的洞口清理干净,最后用混凝土封堵该洞口,以此,完成所有施工步骤,对混凝土楼板的厚度实现高精度控制。
完成上述实施过程后,应能体现出本实用新型的以下特点:
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施工便捷,可拆卸重复利用且厚度控制精度较高,各个构件可随地取材,旧物利用、绿色环保。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18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扬尘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混凝土浇筑的建筑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