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气净化冷凝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1668.6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9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洪知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知瑜 |
主分类号: | B01D47/02 | 分类号: | B01D47/02;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苑新民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气 净化 冷凝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垃圾焚烧所产生的高温废气进行净化降温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化冷凝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对于高温烟气的冷凝装置基本上为单一的冷凝设备,而且使用时冷凝设施设置在除尘器前,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进入冷凝设施内的烟气没有经过除尘处理,使得冷凝设施经常堵塞,需要经常维护;二是独立的设备占用场地大;三是设备投资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气净化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废气净化冷凝器,封闭的筒形壳体内腔的中部设置有降温冷凝区、下部设置有水净化区将筒形壳体内腔由下到上依次分割成水净化区、净化废气汇集区、降温冷凝区和降温废气汇集区,筒形壳体的上壁上设置有废气出口、下壁上设置有污水排放口,废气进入管道穿过净化废气汇集区的侧壁伸入水净化区内,所述的降温冷凝区为循环水降温水套,间隔排列的薄壁不锈钢管穿过循环水降温水套与净化废气汇集区和降温废气汇集区的内腔连通。
上述的薄壁不锈钢管的过流总面积是废气进入管道过流总面积的十倍以上。
上述的废气进入管道为L型管道,L型管道的水平段伸出筒形壳体的侧壁、竖直段的端部开口于水净化区内。
上述的水净化区或净化废气汇集区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管。
上述的降温冷凝区的侧壁上设置有冷却水进出水管。
上述的污水排放口上设置有阀门。
上述的间隔排列的薄壁不锈钢管为薄壁不锈钢管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列或螺旋形间隔排列。
上述的薄壁不锈钢管有一百根以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除尘与冷凝一体化设计,占用场地少,生产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除尘后采用冷凝的方法,可以使得排出的气体的温度低,同时循环水降温水套利用水与高温废气进行了热交换,降温水套可以产生大量的干净的高温热水,以作它用。
3、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高温废气的一体化除尘降温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
一种废气净化冷凝器,封闭的筒形壳体内腔的中部设置有降温冷凝区10、下部设置有水净化区11将筒形壳体内腔由下到上依次分割成水净化区11、净化废气汇集区12、降温冷凝区14和降温废气汇集区16,筒形壳体的上壁上设置有废气出口17、下壁上设置有污水排放口10,废气进入管道13穿过净化废气汇集区12的侧壁伸入水净化区11内,所述的降温冷凝区114为循环水降温水套,间隔排列的薄壁不锈钢管15穿过循环水降温水套14与净化废气汇集区12和降温废气汇集区16的内腔连通。高温废气通过废气进入管道13进入水净化区11,水净化区11里干净的水能过滤掉废气中颗粒物质和易溶于水的气体,水净化区11内过滤形成的污水通过污水排放口10排出,经过水净化后的废气汇聚到净化废气聚集区12内并通过薄壁不锈钢管15经过降温冷凝区14内的冷却水降温后,进入到降温废气聚集区16内汇聚并通过废气出口17排出,被水净化过的废气进入薄壁不锈钢管通过热交换把热量传递给水套内的循环水,而废气本身被冷却,废气在薄壁不锈钢管15中缓慢通过,大部分的热量会被吸收掉,使温度降低到100℃以下。
上述的薄壁不锈钢管15的过流总面积是废气进入管道13过流总面积的十倍以上。
上述的废气进入管道13为L型管道,L型管道的水平段伸出筒形壳体的侧壁、竖直段的端部开口于水净化区11内。
上述的水净化区11或净化废气汇集区12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管23,并且进水管23上设置有阀门22控制水流入。
上述的降温冷凝区14的侧壁上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19、出水管21,并且在进出水管19、21上设置有阀门18、20控制冷却水的流入和流出。
上述的污水排放口10上设置有阀门24控制污水的排放。
上述的间隔排列的薄壁不锈钢管15为薄壁不锈钢管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列或螺旋形间隔排列。
上述的薄壁不锈钢管15有一百根以上,薄壁不锈钢管15的多少可根据筒形壳体内腔的横截面积的大小而定,横截面积越大则薄壁不锈钢管15应该越多,反之越少,薄壁不锈钢管15越细越多,则降温效果越好。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知瑜,未经洪知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16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