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工烧嘴插拔机构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1250.5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6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苏晓红;杨芬;郑生龙;陈世平;叶鹏;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源动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C10J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工 烧嘴插拔 机构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化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开工烧嘴插拔机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一体化开工烧嘴上多采用德国进口插拔机构,插拔机构的作用:气化炉点火阶段将一体化烧嘴送入炉内,点火完毕将烧嘴退出炉体,由于气化炉在点火过程中温度高、而且待压,所以整个插拔机构的关键部件——密封装置意义重大,一般的密封装置很难在高温待压的环境中,有效将气体介质密封良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开工烧嘴插拔机构密封装置,解决了现有直线运动中有毒气体密封不严的问题,并采用特制密封圈附加氮气吹扫,采用一套密封腔体中分布若干密封件,保证整个一体化开工烧嘴在运动过程中密封可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开工烧嘴插拔机构密封装置,包括:一密封腔组,一与密封腔组连通的变径腔,以及设置于变径腔端部的连接法兰,
所述密封腔组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以及第三密封腔,所述第二密封腔以及变径腔上开设有提供氮气通道的氮吹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腔位于气化炉最远的位置,第一密封腔与第二密封腔,第二密封腔与第三密封腔,以及第三密封腔与变径腔之间端面靠不同规格的O型圈进行轴向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腔左端部设置有密封端盖,其右端部设置有第一泛塞封;所述第二密封腔与所述第三密封腔之间同样设置有背对背安装的第二泛塞封;
与所述第一泛塞封相邻设置有将密封腔轴向固定的第一密封端盖,与所述第二泛塞封相邻设置有第二密封端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六件导向环,其中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和第三密封腔分别安装有至少两件导向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腔靠近密封端盖的一端和第三密封腔靠近气的化炉一端均设置有防尘圈,以来自气化炉的煤渣等粉尘进入到密封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变径腔还包括一支撑变径腔的底座,以及连接底座的带销轴连接孔的支撑板,其中密封装置通过变径腔与机构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保证开工烧嘴在运动过程中来自气化炉的有毒气体无泄漏,采取组合密封加氮气反吹的方式,具体结构简单,密封可靠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a,图1b和图2所示,一种开工烧嘴插拔机构密封装置,包括:一密封腔组,一与密封腔组连通的变径腔4,以及设置于变径腔4端部的连接法兰5,
其中密封腔组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密封腔1,第二密封腔2以及第三密封腔3,所述第二密封腔以及变径腔上开设有提供氮气通道的氮吹接口6。
变径腔4还包括一支撑变径腔的底座,以及连接底座的带销轴连接孔的支撑板,其中密封装置通过变径腔与机构连接,通过在支撑板上连接孔中布置销轴,可以保证维修过程中让整套密封装置能沿着销轴转动一个角度,方便进行密封维护、更换等。
进一步地,其中第一密封腔1位于气化炉最远的位置,第一密封腔1与第二密封腔2,第二密封腔2与第三密封腔3,以及第三密封腔3与变径腔4之间端面靠不同规格的O型圈进行轴向密封。
其中第一密封腔左端部设置有密封端盖6,其右端部设置有优化唇形的第一泛塞封12;所述第二密封腔与所述第三密封腔之间同样设置有背对背安装的优化唇形的第二泛塞封14;与所述第一泛塞封12相邻设置有将密封腔轴向固定的第一密封端盖7,与所述第二泛塞封14相邻设置有第二密封端盖9。由图可见采用三重防护的方式,防止工作过程中来自气化炉的有毒气体溢出。
第一密封腔1的左端和第三密封腔3的右端分别布置防尘圈11,防止来自气化炉的煤渣等粉尘进入到密封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源动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航天源动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12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