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双向多重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9950.0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3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邓伦胜;邓小文;陈波;吕穗军;童春国;许平;左鸣超;袁刚;张劲松;赵清峰;陈斌;邓明华;黄碧松;宋述荣;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新置密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刘天钰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双向 多重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械设备中旋转轴用轴承箱或齿轮箱润滑油迷宫密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双向多重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迷宫密封是在转动轴周围设若干个依次排列的环行密封齿,齿与齿之间形成一系列截流间隙与膨胀空腔,被密封介质在通过曲折迷宫的间隙时产生节流效应而达到阻漏的目的的装置。由于迷宫密封的转子和机壳间存在间隙,无固体接触,并允许有热膨胀,因此适应高温、高压、高转速频率的场合,这种密封形式被广泛用于汽轮机、燃汽轮机、压缩机、鼓风机的轴端和各级间的密封。
在一些使用要求比较严格的场合中,密封装置在使用时不仅要达到密封腔中润滑油的零泄漏,而且还要达到防止外界的污染物进入密封腔内部的目的,此外,对于密封件的使用寿命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在高速转动轴的轴端密封中,由于转轴的转速很快,因此需要冷却水进行冷却降温,现有的密封装置由于在结构上无法确保将冷却水完全阻隔在密封腔外,因此当密封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冷却水会渗入密封腔中。因此,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十分优良、使用寿命长久的密封装置,成为了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双向多重密封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不足,该装置可以阻止外界的污染物进入密封腔,阻止密封腔中的油脂外泄,其密封性能十分优良、使用寿命长久。
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组合式双向多重密封装置,至少包括静环以及套在转动轴上且随轴旋转的动环,静环固定在设备端盖中且静环套在动环上,所述的静环与动环均由左侧靠近密封腔的储油部位和右侧靠近外界的储污部位组成;其中静环和动环中位于储油部位的是左静环和左动环,位于储污部位的是右静环和右动环,左静环与右静环固定连接为一体式结构,左动环与右动环固定连接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的左静环和左动环均为梳齿状结构,两者相互交错穿插并共同形成一个截面为矩形波状的储油槽,左静环的底部设置有一个与密封腔连通的回油槽,密封腔中的油脂由左动环和左静环之间的间隙处进入储油槽,油脂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向储油槽底部,然后经回油槽流回密封腔;
所述的右静环的截面呈C字型,右动环的截面呈反C字型,两者均包括内密封齿环和外密封齿环,右静环和右动环扣在一起,右动环的外密封齿环位于右静环的内密封齿环和外密封齿环之间,右静环和右动环之间共同形成弯折的储污槽,所述储污槽与外界和储油槽连通,右动环的外密封齿环上设置有导流孔,右静环的底部设置有通向外界的排污槽,外界的污物由右动环与右静环之间的间隙处进入储污槽中,在重力以及离心力的作用下,流经导流孔,然后经过排污槽流回外界。
静环的外圆面上设置有定位台阶,所述定位台阶位于左静环、右静环或者两者的连接之处。
所述的静环的外圆面上设置有环状的凹槽,凹槽中设置有O型密封圈。
所述右静环的外密封齿环上设置有注脂孔,所述注脂孔的一端通向外界,另一端通向储污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组合式双向多重密封装置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密封装置分为左侧的储油部位和右侧的储污部位,两部位中的储油槽和储污槽分别采用不同的结构,针对油脂和污物的流动状况分别设置。储油槽的截面为矩形波状,左静环的底部设置有一个与密封腔连通的回油槽,密封腔中的油脂由左动环和左静环之间的间隙处进入储油槽,油脂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向储油槽底部,然后经回油槽流回密封腔。右静环和右动环之间共同形成弯折的迷宫状的储污槽,所述储污槽与外界和储油槽连通,右动环的外密封齿环上设置有导流孔,右静环的底部设置有通向外界的排污槽,外界的污物由右动环与右静环之间的间隙处进入储污槽中,在重力以及离心力的作用下,流经导流孔,然后经过排污槽流回外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双向多重密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中:1-静环,2-动环,3-左静环,4-左动环,5-右静环,6-右动环,7-储油槽,8-回油槽,9-储污槽,10-导流孔,11-排污槽,12-定位台阶,13-O型密封圈,14-注脂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新置密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新置密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99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