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藻类细胞提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7570.3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1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邹俊宇;胡宝庆;简少卿;管毕财;谢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夏材祥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藻类 细胞 提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细胞提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藻类细胞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藻类的分离提取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连续稀释分离法、毛细管法等,在样品中目标密度低较难分离的情况下毛细管法最为有效。该方法需要在100~1000倍光学显微镜视野下通过手动操作进行细胞捕获,手动操作的缺点是不稳定,不能够准确的提取所需要的藻类细胞。特别是在藻类个体在样品中密度低、不属于优势种的情况下细胞捕获需要较高的手工操作技巧,这对于大多数实验技术人员是不太实际的。为了克服手工操作的这些问题,通过固定装置、预先定位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技术改进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内容提到的技术问题和技术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藻类细胞提取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结构包括:支架架身、支架调节、旋钮、底座、导管、铺线卡口、前端卡口、毛细管和微量移液器;支架架身通过支架调节与底座连接在一起;导管伸展铺在支架架身上,并用铺线卡口固定;导管下端连接在微量移液器上,上端连接毛细管,并使毛细管嵌入前端卡口;支架前端卡口,可上下小幅度摆动,调节到合适位置后,通过旋钮旋紧卡口。
在进行藻类分离提取时,先拉伸微量移液器检查导管与毛细管的通路是否漏气,检查确认不漏气后,移动支架架身于显微镜旁,调整支架调节使得毛细拉细端位于视野中央并于载玻片恰好接触,旋紧调节旋钮,移动载物台使得目标在毛细管管口处,确认目标细胞后拉动微量移液器抽导管空气,使得细胞随液体进入毛细管,完成细胞提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克服现有的毛细管法捕获藻类细胞操作技术要求高、小个体细胞难捕获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快速、稳定的藻类细胞分离提取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未装配毛细管时的整体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已装配可操作的毛细管、微量移液器的侧面图。
其中:(1)支架架身、(2)支架调节(3)旋钮、(4)底座、(5)导管、(6)铺线卡口、(7)前端卡口、(8)毛细管、(9)微量移液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和图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
藻类细胞提取装置,主要由支架架身(1)、支架调节(2)、旋钮(3)、底座(4)、导管(5)、铺线卡口(6)、前端卡口(7)、毛细管(8)、微量移液器(9);支架架身(1)通过支架调节(2)与底座(4)连接在一起;导管(5)伸展铺在支架架身(1)上,并用铺线卡口(6)固定;导管(5)下端连接在微量移液器(9)上,上端连接毛细管(8),并使毛细管嵌入前端卡口(7);支架前端卡口(7),可上下小幅度摆动,调节到合适位置后,通过旋钮(3)旋紧卡口。
在进行藻类分离提取时,先拉伸微量移液器(9)检查导管(5)与毛细管(8)的通路是否漏气。检查完成确认不漏气后,移动支架架身(1)于显微镜旁,调整支架调节(2)使得毛细管(8)拉细端位于视野中央并于载玻片恰好接触,旋紧调节旋钮(3),移动载物台使得目标在毛细管(8)管口处,确认目标细胞后拉动微量注射器(9)抽导管空气,使得细胞随液体进入毛细管(8),完成细胞提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75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