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慢分离立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3005.X | 申请日: | 201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9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孙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振国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慢 分离 立交 系统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设施领域,特别是一种快慢分离立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加快了城市化的脚步,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出行的需求急剧增加,道路拥堵成了影响所有一线二线城市的严峻问题,路口多,红绿灯多的落后交通自不必说;建高架,成了很多城市最经济的选择,但是高架对环境的影响严重,所以它的发展受环境制约,并且高架的占地面积大,对所在道路边的商业有很大负影响,高架与高架的路口立交更大,让人不得不在交通和日常生活之间矛盾取舍;建隧道,成为了更好的选择,对环境影响小,但它只能在一个方向道路上实现,与其相交的另一个道路必须等待红绿灯,仍然不能做到畅行,并且整条道路的建隧道代价极高,无法大力推广;一些单行道路的绿波带,确实在一个方向有了有益的效果,但与它相交的方向的通行无法保证绿波带,并且有无法靠左路边停车的先天性缺点。
发明内容
本人通过多年观察研究,权衡利弊取舍,设计出一种快慢分离立交系统,实现了长线车辆和短线车辆分离;长线车辆全程不等红绿灯,极大的发挥出了道路的效率,只有转弯匝道和进出口,没有平面交叉,一切功能在变道中完成,能够最大程度减少交通事故;而短线车辆在边道,可以到达任何靠路边位置,方便随时随地停车上下客,进出停车场,再不会看到禁止停车标志下矛盾停车的交通人,能够很好的发挥交通的功能性和服务性,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快慢分离立交系统,包括两条十字或X相交的道路A和道路B,所述道路A包括靠道路内侧中线的A正向主道1和A反向道5、靠A正向道主道1外侧的A辅道3和靠A辅道3和A反向道5外侧的A行人和非机动车道7,所述道路B包括靠道路内侧中间线的B正向主道2和B反向道6、靠B正向主道2外侧的B辅道4和靠B辅道4和B反向道6外侧的B行人和非机动车道8,其特征在于:所述A正向主道1在过道路B处为A主道下穿隧道或A主道上跨高架13,在A主道下穿隧道或A主道上跨高架13上,A正向主道1两侧和B正向主道2外侧之间分别设置AB正向主道连通匝道11,A辅道3和A反向道5之间在路口处设A地面双向连通调头道9,A辅道3和A反向道5地面不过道路B,A行人和非机动车道7在过道路B处内侧设A形非上跨高架或A形非下穿隧道15,其高度或深度为其下可供车辆通行且其上可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A行人和非机动车道7与B行人和非机动车道8在路口地面连通,所述的A正向主道1和B正向主道2是相对封闭的,与其外侧的A辅道3和B辅道4之间设置进出口供车辆进出。
进一步的,在路口处,所述的A辅道3与B辅道4之间、A辅道3与B反向道6之间、A反向道5与B辅道4之间、A反向道5与B反向道6之间设置地面连通转弯道16,与地面B行人和非机动车道8简单平面交叉后连通。
进一步的,在路口处,所述的B正向主道2外侧和B反向道6之间设置通向A主道下穿隧道或A主道上跨高架13的B双向连通调头匝道10,与AB正向主道连通匝道11融为一体。
由上述方案可知,采用本实用新型,旋转点状多路口分布后,就能形成一个实现快速通行的单行快速网和一个个能到达具体位置的慢速道圈。
进一步的,在路口处,所述的A正向主道1和A反向道5之间的道路中间线位置,设置与A主道下穿隧道或A主道上跨高架13相对的A中线上跨高架或A中线下穿隧道14,供道路A上靠此位置车辆过道路B。
可选的,只设置A反向道5接通A中线上跨高架或A中线下穿隧道14,在A中线上跨高架或A中线下穿隧道14上,A反向道5两侧和B反向道6之间设置AB反向道连通匝道12。
可选的,在路口处,所述的B正向主道2外侧和B反向道6之间设置通向A中线上跨高架或A中线下穿隧道14的B双向连通调头匝道10,与AB反向道连通匝道12融为一体;此方案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版,在较宽的道路上可以实施,用一条道路代替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另一种方案的两条道路的功能。采用本实用新型,旋转点状多路口分布后,就能形成一个实现快速通行的复合双式单行快速网和一个个能到达具体位置的慢速道圈。
可选的,在A正向主道1与A反向道5之间和B正向主道2与B反向道6之间的道路中间线位置,设置一个独立的高流区17,道路A上的高流区17过路口处设在A中线上跨高架或A中线下穿隧道14上,高流区17内设置超快速道、快速公交道、地铁或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线路、市政公用管线设施或以上任意组合,高流区17的宽度根据需要和条件随意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振国,未经孙振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30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发动机及油路加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用钢轨钻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