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56565.2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8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思迈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H04B10/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端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传输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军用车辆上涉及到大容量数据传输和安全保密传输的场合下,光纤传输成为必要的技术手段。
光纤传输即涉及到光传输装置,一般是采用光端机,光端机中一般包括一个发送机和接收机,两个都可叫做终端机,现有的车载光端机,军事演习经常是在山地、沙地等恶劣环境下进行,车辆行走时,终端机即会被剧烈晃动,可能会导致内部电子仪器被震动,出现损坏,所以会采用专门放置终端机的盒体,每次使用都需要从盒体取出,非常麻烦。现有的采用公告号为CN204161236U的结构,由于在阻挡板上设置有弹簧,由于弹簧具有减震作用,达到抗震效果,但是,正是因为弹簧的作用,使得车辆在颠簸过程中,极易沿安装片向上移动,移动幅度较大时,壳体易脱离安装片,且由于壳体的移动幅度大,使得其内部的电子元器件被振动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光传输装置,其可对壳体的移动位置进行限位,减小壳体的振动幅度,对壳体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传输装置,包括两端均设置有插槽的壳体和用于安装壳体的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包括固定片和安装片,所述安装片的底端两侧对称设置有阻挡板,所述的阻挡板上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的安装板的顶端活动设置有壳体限位装置,所述的壳体限位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层。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其一,在安装片的底端两侧均设置阻挡片,由于壳体的具有一定的质量,两个阻挡片对壳体进行承压,有利于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其二,在安装板的顶端设置壳体限位装置,对壳体的上移幅度进行限制,避免移动幅度过大造成内部电子元器件受损;其三,由于壳体上移会与壳体限位装置接触,其会产生碰撞,在壳体限位装置的底部设置减震层,减小碰撞对壳体带来的破坏力,对壳体进行保护。在这里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说的方位词,譬如:顶端、底端,均指正常使用时的方位。限位板在对壳体的移动位置进行限制时,由于缓冲装置的作用,车辆在颠簸过程中,壳体仍能上移,但是其移动幅度小。
作为优选,所述的缓冲装置为弹簧。采用弹簧,其不仅结构简单,且缓冲作用强。
作为优选,所述的壳体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活动设在安装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板的一端活动设置在固定片上,所述的限位板的宽度大于安装片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板活动设置在安装片上,所述的限位板的宽度小于安装片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板的中部活动设置在安装片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减震层为橡胶层。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安装片的底端两侧均设置阻挡片,由于壳体的具有一定的质量,两个阻挡片对壳体进行承压,有利于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板的顶端设置壳体限位装置,对壳体的上移幅度进行限制,避免移动幅度过大造成内部电子元器件受损。
3、本实用新型在壳体限位装置的底部设置减震层,减小碰撞对壳体带来的破坏力,对壳体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阻挡板;2、缓冲装置;3、限位板;4、减震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光传输装置,包括两端均设置有插槽的壳体和用于安装壳体的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包括固定片和安装片,所述安装片的底端两侧对称设置有阻挡板1,所述的阻挡板1上设置有缓冲装置2,所述的安装板的顶端活动设置有壳体限位装置,所述的壳体限位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层。
所述的缓冲装置2为弹簧。
所述的减震层4为橡胶层。减震层4采用橡胶,既可达到减震目的,由于其直接与壳体接触,可增大与壳体之间的摩擦力,由于壳体限位装置活动设置在安装板上,其可提高壳体限位装置结构的稳定性,即避免壳体限位装置位置的移动。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思迈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思迈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65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熔窑墙体锚固结构
- 下一篇:注水井循环洗井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