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53148.2 | 申请日: | 201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3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于维礼;詹露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维礼;詹露茜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60;B01D53/96;B01D4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胡静 |
地址: | 100052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燃煤锅炉的烟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为燃煤大国,锅炉用燃煤经济实惠但危害较大,所产生的烟气及二氧化硫气体污染大气,为此国家及地区环保局不断修订锅炉污染的排放标准,由于没有高效净化装置,北京等环保要求严格地区不得不将燃煤锅炉改为燃气、燃油或电锅炉,但相应的燃料费变得昂贵,无形中给单位或居民用户增加了负担,如果能有一种高效净化设备,经燃煤烟气加以净化,使其达到燃气、燃油的排放标准,并在全国推广,则能使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0%以上,而且减轻单位和居民用户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用于燃煤锅炉的烟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烟气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净化塔、第二净化塔,第一净化塔的顶端通过烟气通道与第二净化塔连通;第一净化塔下侧的侧壁上设有烟气入口,第一净化塔的底部设有第一浆液池,第一净化塔的内部设有第一净化元件,第一净化元件的上侧设有第一喷嘴;所述第一喷嘴通过管路与第一泵体连通,且第一泵体通过管路与渣浆池连通、所述渣浆池通过管路与第一浆液池连通;第二净化塔的顶端设有烟气出口,第二净化塔的底部设有第二浆液池,第二净化塔的内部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第二净化元件、第三净化元件,第二净化元件的上侧设有第二喷嘴,所述第二喷嘴与第二泵体连通,且第二泵体通过管路与第二浆液池连通,第三净化元件的上侧设有第三喷嘴,所述第三喷嘴与第三泵体连通,且第三泵体通过管路与净化水池连通。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一净化元件包括净化板,净化板的一侧设有若干折板,所述折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75°,所述折板的长度为0.8-1.5m,其宽度为0.5-1.5m;所述第一净化元件、第二净化元件、第三净化元件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折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5°。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折板采用铸铁或不锈钢制成。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二浆液池通过管道分别与第四泵体、自旋式石灰溶解池连通,且第四泵体通过管道与自旋式石灰溶解池连通;所述第二浆液池与自旋式石灰溶解池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阀体。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烟气通道设有气水分离器。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净化水池设有加料口及冷却水入口。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烟气出口通过排烟管道与烟囱连通。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排烟管道设有引风机。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烟气出口设有气水分离器。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烟气出口设有二氧化硫传感器、氮氧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硫传感器、氮氧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且所述控制器与报警装置连接。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报警装置采用蜂鸣器、喇叭、振动器、警笛、报警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的控制器采用ATmega64处理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效果在于:烟气经烟气入口进入第一净化塔及第二净化塔内,经多次喷淋充分与净化塔内部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二氧化硫的脱除率达到95%以上,氮氧化物脱除率达85%以上,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烟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第一净化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第一净化塔、11-烟气入口、12-第一浆液池、13-第一净化元件、131-净化板、132-折板、14-第一喷嘴、15-第一泵体、16-渣浆池、2-第二净化塔、21-烟气出口、22-第二浆液池、23-第二净化元件、24-第三净化元件、25-第二喷嘴、26-第二泵体、27-第三喷嘴、28-第三泵体、29-净化水池、291-加料口、292-冷却水入口、3-烟气通道、31-气水分离器、41-第四泵体、42-自旋式石灰溶解池、43-阀体、51-烟囱、52-排烟管道、521-引风机、61-二氧化硫传感器、62-氮氧传感器、63-控制器、64-报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维礼;詹露茜,未经于维礼;詹露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31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运行导向系统
- 下一篇:一种数据共享系统、数据分发系统以及数据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