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静脉输液监控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2301.1 | 申请日: | 2015-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5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董晓曦;李迎新;穆志明;金文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M5/172 | 分类号: | A61M5/17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30019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输液 监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控装置,尤其是一种静脉输液监控仪。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治疗方式。虽然其应用于临床至今仅有百余年的历史,然而因为其方法简单,效果良好,故而成为当今临床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技术操作之一。2003年,对156所医院的调查显示,住院患者的平均输液率高达73.35%。长久以来,对静脉输液病人的监控均是采取护士人工巡检和陪护的方式,在发现异常和输液结束时,由病人或陪护人员呼叫医务人员进行处理。这种工作方式在增大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造成不必要的医疗成本提升的同时也加大了因监控不及时而造成医疗事故的风险。
为解决这一问题,医疗设备研究人员研发了光电式、重力感应式以及声音感应式等多种静脉输液监控传感器。结合目前兴起的无线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目前已设计出多种静脉输液自动监控的解决方案。然而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这些方案均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在临床实际中,静脉输液监控的主要对象是需要长时间、大剂量、多种类药液输液的病人(如术后病人)。这类病人的静脉输液耗时较长,更换输液袋输液瓶频繁,药液滴速变化很大,药液的透明度和粘稠度也不尽相同。这些特性使得上述的静脉输液监控方式并不适合进行此类病人的临床监控。目前光电式静脉输液传感器的主要工作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在输液装置茂菲氏管的对侧放置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并利用茂菲氏管中液滴的滴落或液位变化造成的脉冲信号来判断输液是否结束。该方法对传感器的位置,整体装置的夹持和茂菲氏管管壁不能挂有液珠的要求较高。其二是在输液瓶对侧加装的光电传感器。但这样的工作方式对输液瓶的透明度要求较高,因此这两种工作方式的可靠性均难以保证。而目前的重力感应式传感器则主要是通过测量输液袋的实际重量和预先设定的对比重量的差值,来判断输液进度。而由于临床输液中常有的不同的输液袋、输液瓶甚至是多个输液袋和输液瓶的组合,使得这种工作方式很难对这种情况进行预先设置。此外,还有利用贴在茂菲氏管壁上的声敏电阻来进行报警的声音传感器。而此类传感器的弱点是在医护人员正常更换液时,容易因声音异常而造成误判。此外,还有一种置于输液瓶顶部和底部的超声波输液监控器,但该方法对需频繁更换输液袋和输液瓶的情况难以正常工作。此外,医院的环境较为复杂,各种电磁声光干扰是影响上述解决方案可靠性的常见问题;传统的声光报警在夜间多病床的病房中容易干扰其他病人的休息;各种设计解决方案的结构复杂,影响医护人员正常换液以及价格较贵,提升医疗成本等问题也阻碍了上述方法应用于临床实际。
国外对静脉输液监控装置的研制较早,类型多样,性能较好。但是这些产品在国内只有一些大型医院引进,因其价格昂贵,主要用于危重病人的临床监护。国内对输液装置的研制起步较晚,大多在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市场上也有一些国产静脉输液控制装置。不过总体来说,种类较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较少,关键技术研发能力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随意调节高度的静脉输液监控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静脉输液监控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位测量系统、单片机微处理系统、无线传输系统、无线信号接收端、报警系统和截断阀控制系统,其中,
无线传输系统和无线信号接收端,所述无线传输系统包括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和第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第一无线传输模块与无线信号接收端通讯连接,(该无线传输系统用于将所获液位信息传导至无线信号接收端,以实时告知输液瓶内剩余药液的液位高度);
单片机微处理系统,由第一单片机系统、第二单片机系统和第三单片机系统组成,用来实现对输液状况的监视与控制,所述第一单片机系统分别与上述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和第二无线传输模块相互通讯连接,该第一无线传输模块与第二单片机系统通讯连接,第二无线传输模块与第三单片机系统通讯连接;
液位测量系统,由耗材部分和滤波整形电路组成,所述耗材部分由针头、气压传感器标配塑料管和气压传感器组成,所述气压传感器标配塑料管一端固定连接有针头、另一端与气压传感器连接,所述气压传感器与所述滤波整形电路线路连接,该滤波整形电路与上述第一单片机系统线路连接;
报警系统,包括继电器、报警开关和报警装置,所述继电器和报警开关并联连接,所述报警开关和报警装置线路连接,所述继电器与上述第二单片机系统线路连接;
截断阀控制系统,包括电磁截断阀,所述电磁截断阀与上述第三单片机系统线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23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式小儿用雾化吸入设备
- 下一篇:防刺伤穿刺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