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蓝牙助听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1952.9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7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唐建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建芬 |
主分类号: | H04R25/02 | 分类号: | H04R25/0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常友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牙 助听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蓝牙助听器。
背景技术
据统计,在我国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者达到12487万,其中以听力自然衰退的老年群体、功能性失聪的工人群体为主。随着科学发达,各式各样的助听设备弥补上述人群在听力上的缺陷,令听力障碍者的自然交流能力得以恢复。现有的助听设备作用是把外界的声音进行了放大,使听力障碍者可以听得到声音,解决了与人面对面交流的问题。
然而,现有的助听设备不具备与电话机互联的功能,这使得在电话通话时会出现较为尴尬的局面:在不戴助听设备的情况下,听力障碍者固然听不清通话内容,即便使用普通的蓝牙耳机,往往也是无法听清的;在戴上助听设备的情况下,由于电话的听筒外放的功率声有限,助听设备还是无法清晰地捕获通话内容。对此,发明人希望整合现有的高科技资源,有针对性地研究一款基于手机蓝牙技术的产品,同时解决听力障碍者在与人面对面交谈和手机通话上的问题。
此外,现有的助听设备、蓝牙耳机的外壳要制作多个部件,因而要对制造多个部件的模具,安装的工序多,生产和材料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蓝牙助听器,满足听力障碍者日常对话和电话通话两重需求,其结构更为符合人脸部轮廓特点,佩戴更为舒适,收音质量更高;其具体技术内容如下:
一种蓝牙助听器,包括装置的主体及内置于主体中的电路部分,由所述主体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一耳挂部,该耳挂部的末端设有第一耳塞体;由所述主体的另一端延伸形成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的末端设有收音话筒,该第一耳塞体、收音话筒分别与电路部分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主体与连接部为一体并具有月弧状轮廓,所述耳挂部变折延伸向月弧的内侧,而月弧外侧的主体表面设置有若干按键与USB接口,该接USB接口用作充电接口及对外数据连接的接口。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耳挂部具有符合耳背轮廓的弯折形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主体、第一耳塞体可拆装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主体包括具有内腔的主壳体,该内腔具有在月弧外侧的开口;以及用于封合该主壳的开口的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所述第一扣板、第二扣板与主壳体之间分别采用卡扣连接结构。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的蓝牙助听器还配设有一第二耳塞体,该第二耳塞体通过带USB接头的音频线与主体的USB接口相连。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第一耳塞体和第二耳塞体均为入耳式耳塞。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电路部分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滤波放大模块、音频输出模块、蓝牙模块与微型天线,所述滤波放大模块连接所述收音话筒,所述音频输出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耳塞体,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USB接口。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若干按键和USB接口。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的蓝牙助听器还包括一报警模块,该报警模块具有震子或蜂鸣器,由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其震动/鸣响示警或静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越性体现在:1)结构更为符合人脸部轮廓特点,佩戴更为舒适,而且话筒位置令收音质量更高;2)壳体结构简洁,部件数量少,而且各部件之间采用卡扣连接结构,无需使用螺丝,不仅加工、拆装方便,而且能有效降低壳体成本;3)将蓝牙通话与助听功能相结合,满足听力障碍者的日常对话和电话通话两重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蓝牙助听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蓝牙助听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蓝牙助听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蓝牙助听器的电路部分原理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蓝牙助听器的主副耳机连接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蓝牙助听器,包括装置的主体1及内置于主体1中的电路部分,由所述主体1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一耳挂部2,该耳挂部2的末端设有第一耳塞体31;由所述主体1的另一端延伸形成一连接部4,该连接部4的末端设有收音话筒5,该第一耳塞体31、收音话筒5分别与电路部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建芬,未经唐建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19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