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埋隧道注浆修复的密封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9648.0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8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廖潇;王乐;常喜平;贺建群;姜涛;张华芬;李晓超;李晓仕;郅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修复 密封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管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埋隧道注浆修复的密封工具。
背景技术
在油气管道工程(例如:给排水工程、盾构和顶管工程)中,有些敷设深度较大的管道或者隧道,往往在满足施工对承插口型号、承受足够的水压力的同时,还必须能够克服一定的水土压力和地层变形的扭力。由于地层复杂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再加上土压力和水压力的综合作用,会存在管节小范围破坏、渗水、甚至出现涌水涌砂的可能性,而现有技术中,并不存在对管节小范围破坏进行修复的修复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深埋隧道注浆修复的密封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存在对管节小范围破坏进行修复的修复工具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深埋隧道注浆修复的密封工具,包括:
环状密封基础钢圈,所述环状密封基础钢圈由六块同径圆弧连接而成,所述六块同径圆弧包括:长度最长的第一同径圆弧和长度最短的第二同径圆弧,其中,所述第一同径圆弧和所述第二同径圆弧相对设置;每块同径圆弧包括:钢板主体、设置于所述钢板主体径向两侧的两个密封槽、设置于所述钢板主体横向界面两侧且与对应同径圆弧的分割斜口垂直的连接板、设置于所述两个密封槽外壁的第一螺栓孔;
密封圈,放置于所述两个密封槽内;
钢环垫,放置于所述两个密封槽内且位于所述密封圈外侧;
调节螺栓,旋入所述第一螺栓孔;
橡胶垫,设置于所述六块同径圆弧中相邻两块同径圆弧的所述连接板之间,其中,所述橡胶垫与对应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二同径圆弧的分割斜口与圆弧连接处的切线与所述分割斜口所在直线之间呈30°~60°夹角。
可选的,所述六块同径圆弧中除所述第二同径圆弧之外,其他同径圆弧的分割斜口与圆弧连接处的切线与所述分割斜口所在直线之间呈90°夹角。
可选的,所述密封槽具体为:凸起上开口型密封槽;
所述两个密封槽之间所述钢板主体形成凹陷区域,用于放置钢筋笼或者注入修复水泥浆。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深埋隧道注浆修复的密封工具,包括:环状密封基础钢圈,所述环状密封基础钢圈由六块同径圆弧连接而成,所述六块同径圆弧包括:长度最长的第一同径圆弧和长度最短的第二同径圆弧,其中,所述第一同径圆弧和所述第二同径圆弧相对设置;每块同径圆弧包括:钢板主体、设置于所述钢板主体径向两侧的两个密封槽、设置于所述钢板主体横向界面两侧且与对应同径圆弧的分割斜口垂直的连接板;密封圈,放置于所述两个密封槽内;橡胶垫,设置所述六块同径圆弧中相邻两块同径圆弧的所述连接板之间,其中,所述橡胶垫与对应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其中,可以通过调节螺栓的紧固和松开,控制密封圈的压缩变形,进而调节密封圈的变形量以及其与隧道内壁的压紧程度,实现对两个密封圈、环状密封基础钢圈组成的环状区域的密封,通常情况下,通过该密封工具可修复隧道透水压力范围0~8bar,当隧道出现小范围透水、涌砂时,使用该密封工具可快速形成一道与隧道同轴的环状密封区域,防止问题扩大成事故,然后向该区域注水泥砂浆对隧道进行修复,从而达到了通过该密封工具对管道小范围破坏进行修复的技术效果;并且,该密封工具可以拆分成多个部分,在需要对管道进行密封时才对进行快速拼装,故而具有携带和拼装方便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深埋隧道注浆修复的密封工具的平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深埋隧道注浆修复的密封工具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深埋隧道注浆修复的密封工具中的密封槽AA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深埋隧道注浆修复的密封工具中的同径圆弧之间的连接板处CC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深埋隧道注浆修复的密封工具的使用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深埋隧道注浆修复的密封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存在对管节小范围破坏进行修复的修复工具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96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用锚索双层加固系统
- 下一篇:压力检测式掘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