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导流的节温器座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5306.1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4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2395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流 节温器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冷却系统辅助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导流的节温器座。
背景技术
现有发动机使用的节温器主要为蜡式节温器,蜡式节温器主要依靠其中的石蜡感受发动机中流经此处的冷却液温度,并根据冷却液温度的高低自动调节进入散热器的水量,改变水的循环范围,以调节冷却系的散热能力,保证发动机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节温器必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否则会严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如节温器主阀门开启过迟,就会引起发动机过热;主阀门开启过早,则使发动机预热时间延长,使发动机温度过低。现实中蜡式节温器往往无法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主要原因是蜡式节温器中的石蜡无法准确感应流经此处的冷却液温度,主要是由节温器座造成的。
目前,市场上的节温器座内腔中空,对冷却液无导流设计,当冷却液经水泵流经节温器座时,很快就从节温器座中小循环口流回水泵,或经过节温器盖流入散热水箱,即冷却液无法实时充满节温器座,这就造成安装在节温器座内的蜡式节温器中的石蜡无法完全侵没在冷却液中,使得蜡式节温器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节温器座造成的蜡式节温器无法准确感应冷却液温度、蜡式节温器工作状态较差等缺陷,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可导流的节温器座。
一种可导流的节温器座,所述节温器座包括节温器盖3、连接在节温器盖3底端的安装体21;
所述安装体21为中空的圆筒状,其一侧为斜向外凸的进水端部22,且进水端部22的进水通道25与安装体21的中空腔贯通,在安装体21内设有阀座23,且在阀座23上连接有导流套1;
所述阀座23由安装体21的底面向上凸起形成,阀座23的中部为轴向向下凹陷的圆槽24,阀座23内沿径向设有出水通道,出水通道与圆槽24贯通,且出水通道的出水端口位于安装体21外壁上的接口端26处;
所述导流套1呈阶梯环状,即上端为大直径的导流端11下端为小直径端的连接端12;导流套1与阀座23的圆槽24同轴设置,导流套1的连接端12配合设在阀座23的圆槽24上端口处;
工作时,蜡式节温器4安装在安装体21与节温器盖3的连接处,蜡式节温器4下端的旁通阀41伸进导流套1的导流端11内、并与导流套1的连接端12端口对应。
所述导流端11的内径为40-50mm,导流端11的外壁与安装体21内壁的间距为1mm-1.5mm。
所述导流套1上对应设有两个矩形缺口,当蜡式节温器4的旁通阀41下移时,蜡式节温器4的下支架可沿矩形缺口移动。
所述导流套1的连接端12外圆面与旁通阀座23的圆槽24上端口的配合为过盈配合。
所述导流套1的厚度为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节温器的安装体内设置了阀座,阀座内设有出水通道,在阀座的圆槽上配合设有导流套;工作时,蜡式节温器伸进导流套内;当冷却液温度较低时,冷却液经导流套、通过阀座的出水通道从接口端排出,实现小循环冷却;当冷却液温度较高时,蜡式节温器的旁通阀向下移动,堵住导流套的连接端的上端口,蜡式节温器的主阀开至最大,实现大循环冷却。
导流套对流经节温器座中的冷却液进行导流,蜡式节温器中的石蜡能够实时浸没在冷却液中,使节温器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了蜡式节温器及时感应冷却液温度的高低,准确调节进入散热器的水量,改变冷却液的循环范围,以调节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保证发动机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流套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示意图。
上图中序号:导流套1、安装体21、进水端部22、阀座23、圆槽24、进水通道25、接口端26、节温器盖3、蜡式节温器4、旁通阀41、水泵出水端5。
具体实施方式
参加图1,一种可导流的节温器座,所述节温器座包括节温器盖3、连接在节温器盖3底端的安装体21;
参见图2,所述安装体21为中空的圆筒状,其一侧为斜向外凸的进水端部22,且进水端部22的进水通道25与安装体21的中空腔贯通,在安装体21内设有阀座23,且在阀座23上连接有导流套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53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橱柜
- 下一篇:一种手术室用多功能组合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