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馈发电式带式输送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3531.1 | 申请日: | 2015-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0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徐春杰;许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永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3/26 | 分类号: | B65G23/26;B65G43/02;B65G23/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4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馈 发电 式带式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带式输送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馈发电式带式输送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带式输送机输送领域的不断扩展,工况复杂性越来越高,大高度下坡输送物料就属于其中一种。在大高度下坡输送的工况下,所输送物料在运行方向的分力远大于带式输送机本身运行的摩擦阻力,带动输送机运行的电机转子就会在物料的拖动下被动加速,失控时就会出现带速不断提高而发生“飞车”情况,严重损坏设备并可能造成人员事故。为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增加阻尼板提高附加阻力来抵消一部分所输送物料在运行方向分力,但存在设备易损部件多,可控性差,浪费能源等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电机转子加速失控,并能将物料下落的势能转化为电能的反馈发电式带式输送机。
一种反馈发电式带式输送机,包括倾斜设置于地面的机架,机架的最高端处设有传动滚筒,最底端处设有卸载滚筒,传动滚筒与卸载滚筒之间沿机架的长度方向连接设有输送带;所述传动滚筒一侧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通过驱动传动滚筒带动输送带运行,输送带上设有带速检测装置,传动滚筒的另一侧设有与驱动机构相接的制动机构,带速检测装置与制动机构信号相接,驱动机构电连接在发电反馈器的输入端上,发电反馈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在总供电线路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传动滚筒与卸载滚筒之间输送带中依次设有承载托辊、回程托辊与张紧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张紧装置靠近设置在机架的最底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承载托辊为深槽型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制动机构为可控自冷却式空心制动盘。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利用制动机构、发电反馈器等元件的应用,能够在驱动机构的转动系统在物料的拖动下被动加速时,不仅能够稳定其转速,而且能够利用物料的势能进行反馈发电,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制动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反馈发电式带式输送机,包括倾斜设置于地面的机架1,机架1的最高端处设有传动滚筒2,最底端处设有卸载滚筒3,传动滚筒2与卸载滚筒3之间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连接设有输送带4,结合图2,传动滚筒2一侧设有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通过驱动传动滚筒2带动输送带4运行,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输送带4上设有带速检测装置6,传动滚筒2的另一侧设有与驱动机构5相接的制动机构7,带速检测装置6与制动机构7信号相接,驱动机构5电连接在发电反馈器8的输入端上,发电反馈器8的输出端电连接在总供电线路上。
带速检测装置6检测输送带4的输送速度,当驱动机构5转速超过其本身同步转速时,驱动机构5利用发电反馈器8将其转动所产生的电能反馈至总供电线路上,并将信号传于制动机构7,以限制驱动机构5的转速继续升高,所产生的电能可为其它用电场所进行使用。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传动滚筒2与卸载滚筒3之间输送带4中依次设有承载托辊9、回程托辊10与张紧装置11。目的在于,能够进一步的确保物料输送时的可控性及稳定性。其中,张紧装置11靠近设置在机架1的最底端。原因在于,此处的张力较低,在该处放置张紧装置11,能实时响应进行张紧动作,防止“叠带”情况发生。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承载托辊10为深槽型结构。目的在于,增加输送带4对所输送物料的包裹,提高内摩擦力,防止物料下滑或滚落,可提高本实用新型运行时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制动机构7为可控自冷却式空心制动盘。目的在于,使制动过程中的热量能快速消散,不至于制动器热失效,制动力在PLC控制下根据不同工况条件自动调节,达到可靠运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永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永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35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动省力紧链器
- 下一篇:一种宠物食品的传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