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CA给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8910.1 | 申请日: | 2015-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1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张智慧;狄强;郭佳;龚良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诺斯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通爱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2 | 分类号: | A61M5/142;A61M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 代理人: | 吴玮;钱品兴 |
地址: | 201112 上海市闵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a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PCA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镇痛泵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镇痛泵通常带有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功能,病人自控镇痛是一种经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疼痛程度和身体情况,预先设置镇痛药物的剂量,再交由病人“自我管理”的一种疼痛处理技术,病人自行佩带输液控制装置,当意识到疼痛时,通过控制器将一次镇痛药物注入体内,从而达到止痛目的。PCA是现代疼痛治疗的较好方法,是术后疼痛治疗的重要手段。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患者自助PCA给药的给药装置通常只有一个给药按键,即按一次进行一次PCA手动给药,给药量事先设定好,是一个固定常量,这种给药方式存在一个问题,不同患者对于疼痛的感知以及承受能力均不同,则其对于镇痛药物的需求也不同,目前的PCA给药装置无法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差异化给药,对于有些病人来说可能一次PCA给药过多,而对于另一些病人来说可能一次PCA给药又太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自助PCA给药的给药装置只能一次PCA手动给药,造成无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给药的问题,设计一种根据不同病人对于疼痛的感知及忍受程度进行差异化给药的PCA给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PCA给药装置,包括壳体、电路板及镇痛泵,所述的壳体上设有多个给药按键,给药按键分别代表不同的PCA给药需求,壳体底部设有镇痛泵,镇痛泵连接导流管,所述的壳体内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上集成有微控制模块、电源控制模块、数据存贮模块及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的给药按键、镇痛泵、电源控制模块、数据存贮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分别与微控制模块相连接。
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状态指示灯。
所述的微控制器模块通过芯片U2实现,芯片U2采用型号为STM32F103CBT6的ARM芯片,芯片U2的26、28号管脚分别连接至数据存贮模块的芯片U3的6号、5号管脚作为时针输入及数据输入,芯片U2的30号、31号、34号、37号管脚分别连接无线通讯模块中的芯片U1的48号、47号、23号、24号管脚,芯片U2的5号、6号管脚之间连接晶振Y2、电容C12、C13组成的晶振回路,芯片U2的44号管脚串联电阻R7、R6后接3.3V电压。
所述的无线通讯模块通过芯片U1实现,芯片U1采用型号为nRF51822的蓝牙控制芯片,芯片U1的1号、12号、35号、36号管脚接3.3V电压,芯片U1的13号、33号、34号管脚接地,芯片U1的23号、24号分别连接芯片U2的34号、37号管脚,芯片U1的25号、26号管脚分别串联电阻R3、R2后串联发光二极管D3、D2后接地,芯片U1的47号、48号管脚分别连接芯片U2的30号、31号管脚,芯片U1的37号、38号管脚之间连接晶振Y1、电容C2、C3组成晶振回路,芯片U1的39号管脚串联电容C1后接地,芯片U1的29号管脚串联电容C7后接地,芯片U1的31号、32管脚之间串联电感L2,芯片U1的30号、31号管脚之间串联电感L3后串联电容C9后接地,芯片U1的32号管脚另抽出一端串联电容C4、电感L1后连接发射天线AN1并且通过电容C5、C6接地。
所述的数据存贮模块通过芯片U3实现,U3采用型号为AT24C02的芯片,芯片U3的1号、8号管脚接5V电源,芯片U3的2号、3号、4号管脚接地,芯片U3的5号、6号管脚分别连接U2的26号和28号管脚。
所述的电源控制模块中的变压器T1的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的火线和零线,另一端连接整流桥D4的2号、4号管脚,整流桥D4的1号管脚连接电源模块VR1的Vin管脚并通过C20、C21接地,电源模块VR1的GND管脚接地,电源模块VR1的Vout管脚连接电源模块VR2的Vin管脚并通过电容C14、C15、C17、C18接地,电源模块VR2的GND管脚接地,电源模块VR2的Vout管脚输出3.3V电压并通过电容C16、C19接地。
所述的镇痛泵一端串联继电器K1开关侧后连接220V交流电火线,另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零线,继电器K1的线圈侧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射极接5V电源,基极串联电阻R5后连接至芯片U2的17号管脚,镇痛泵的传感器Q2电源正极接5V电源,电源负极串联电阻R10后接地,传感器Q2信号输出端串联电阻R8后连接芯片U2的29号管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诺斯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通爱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诺斯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通爱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89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