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管线砖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7342.3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3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曾天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天林 |
主分类号: | E04C1/39 | 分类号: | E04C1/39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赵正寅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管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墙体安装管线、开关、插座等的建筑砖。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在建筑上的墙砖品种越来越多,但修建筑时倡导节能减排,我们必须选择适合多功能的建筑墙砖,因为特别是安装管线时尤其显得重要,但如何安装管线一直是建筑上的一个技术难题;通常在安装管线,一个办法是用两匹实心标砖和填充砖配合把管子夹在中间,但这种办法增加了楼的负重,与设计负重产生矛盾;第二个办法是把填充砖破成两半,砍掉中间的部分,把管线夹在中间,如果要把管线和接线盒安装在墙体中,在墙体中没有安装管子和盒子的预留空间,把管子与盒子安装在墙体中是办不到的,要安装就只有破环墙体。现在使用墙体布线的建筑砖有以下缺陷:
(一)、在实际施工中,每增加一个品种的砖,现场管理难度增加一倍。
(二)、把多种砖混合在一起施工使用,不但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而且降低了效率,工人为了提高效率,会用简单的常用建筑砖,不会使用暗线砖。
(三)、切割砖体时,在砖体上没有设定切割线,切割后砖体不美观,更多地破坏了砖体,有损墙体的质量。
(四)、该建筑砖在使用时不能方向性地转换,给工人操作带来不方便。
(五)、砖墙体内布线管不规范,线管路线凌乱,浪费安装时间,且浪费了材料,也不利于二次修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管线砖,该管线砖在砖内预留有安装管线、接线盒的空间,在不损坏砖体的情况下将管线、接线盒安装好;且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容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管线砖,包括砖体,其中:所述砖体的砖墙面为正方形,砖体的砖顶面开有平行于砖墙面的一组矩形通孔,该组矩形通孔为二个或二个以上,两端的砖墙面用中心砖骨架连接,且中心砖骨架穿过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的长度为砖墙面的长度,矩形通孔的宽度为接线盒的宽度,矩形通孔的深度为接线盒的深度。
这样,砖体能够向右或向左90度放置,且其满足了接线盒的安装,又满足了竖向管子、横向管子的安装。
上述砖墙面设有与矩形通孔同向的切线槽,切线槽正对每个矩形通孔的内壁,每个矩形通孔有两条切线槽。
更进一步地,当需要切割砖墙面时,为了不破坏砖体,只须沿切线槽切割即可,即保证了切割效果,又保护了墙体,且也更美观。
上述砖体的砖侧面也设有与矩形通孔同向的切线槽,且紧邻砖墙面的矩形通孔在砖侧面上有两条切线槽,切线槽正对矩形通孔的内壁。更进一步地,管子转弯时,需要切割砖侧面,为了不破坏砖体,只须沿切线槽切割即可。
上述砖墙面的厚度大于砖侧面的厚度。
更进一步地,便于矩形通孔在竖向时增加砖体的接触面,使墙体更为坚固。
上述中心砖骨架的厚度至少是砖侧面厚度的2倍。更进一步地,在砌砖过程中,上、下层砖体能有更好的稳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在实际施工中,为管线布置的专用砖,这样品种单一,不但施工更简单,工人的工作量增多,效率也提高,更为现场管理带来了简单、方便。
(二)、本实用新型在安装管子、接线盒时,需要切割砖体,只须沿砖体上设定的切割线进行切割,不但切割形状美观,更少地破坏了砖体,减少了建筑垃圾。
(三)、本实用新型的管线砖在使用时可左右上下转换,在墙体的两边同时可以安装管线与接线盒,给工人操作带来简单的操作。
(四)、本实用新型的管线砖在加工时,没有增加成本,还更降低了成本,且在运输过程也带来了方便。
(五)、使用本实用新型管线砖砌成的砖墙体,在其内布线管更规范,线管路线紊条不乱,节约安装时间,更是节约了材料,也有利于二次修补。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未安装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安装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天林,未经曾天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73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