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9355.6 | 申请日: | 2015-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4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韩卫星;姚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加宜电子(南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26 | 分类号: | H01R13/426;H01R13/42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梁晓广;关兆辉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在组装的过程中,其各零部件之间常需要焊接,及/或螺丝固定等较费时的步骤。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电连接器,以提高组装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挡板及固定于壳体电源端子。壳体前部有至少一个壳体开口,电源端子穿过所述缺口固定于壳体;壳体后缘有至少一个收纳电源端子的卡槽。挡板上有至少一个挡板开口,挡板开口边缘延伸至壳体前部一悬臂,悬臂稍向挡板开口方向倾斜。所述电源端子包括肩部,所述悬臂与肩部相互抵接卡锁,防止端子向后退出。
优选地,所述电源端子包括穿过壳体及挡板并延伸向壳体前部的对接端及连接于所述对接端的板端,所述肩部形成于所述板端,所述板端被所述挡板挡止而不能穿过壳体开口。
优选地,所述电源端子板端为U形结构,在通过略窄的挡板缺口与壳体卡槽时,板端会向内弹性弯曲,产生弹力,使得所述电源端子卡固定于壳体壳体。
优选地,所述电源端子板端形成有凹槽,所述肩部位于所述凹槽前端,所述悬臂前端位于凹槽内。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电源端子板端包括一对侧壁,每个侧壁上各形成有一个所述肩部,所述挡板上的悬臂为一对且相互分开,每个悬臂与一个对应的肩部抵接卡锁。
根据一个替代实施方案,所述电源端子板端包括一对侧壁,每个侧壁上各形成有一个所述肩部,所述挡板上的悬臂为一单片悬臂,所述单片悬臂与所述每个侧壁的所述肩部同时抵接卡锁。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将在附图中更详细的说明。在附图中:
图1a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前部视角立体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后部视角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侧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挡板的侧视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剖视立体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挡板与电源端子立体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剖视立体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挡板与电源端子立体图。
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0连接器
11壳体
13挡板
15电源端子
17板端子
19滤波芯
21电子滤波器
23滤波端子
111壳体挡壁
113壳体卡槽
115壳体开口
119收纳孔
131悬臂
131悬臂
133悬臂角度
135第一挡板开口
137第二挡板开口
139定位端子
151对接端
153凹槽
153a肩部
157板端
157a板端连接脚
159插入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a至5b,为实施例1:一种便于组装的连接器10,包括壳体11,设于壳体11内的挡板13,固定于壳体的电源端子15,设于壳体后部的板端子17,固定于壳体的挡板13的滤波芯19及电子滤波器21,以及固定于壳体的滤波端子23。
壳体11前部有至少一个壳体开口115,后部有至少一个卡槽113,以便定位及固定电源端子15。电源端子15包括前部的对接端151及后部的板端157。对接端151呈长形圆柱状,作用是与对应的连接器实现电连接。板端157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153,凹槽前端形成有肩部153a。板端157上形成有若干板端连接脚157a,用于与电路板固定并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加宜电子(南通)有限公司,未经富加宜电子(南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93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插件公端
- 下一篇:一种USB正反插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