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冷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9347.1 | 申请日: | 2015-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3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钟拥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精新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27/04 | 分类号: | B22D27/04;B22D3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王振英 |
地址: | 511447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冷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水冷控制时,主要通过在触摸屏中输入冷却参数、再通用PLC自动控制完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技术中的冷却控制装置往往存在以下缺点:
一、往往需要人工进行实时干预以调节达到冷却效果;二、不能形成数据记录,在后期品质追溯时无数据追踪;三、统计图标和系统诊断功能不详细、不够全面;四、控制精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冷控制系统,该水冷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冷却精确度高、品质数据可追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水冷控制系统,包括:水冷装置,所述水冷装置包括有多条冷却通道,每条冷却通道上连接有一供水电磁阀、一流量控制阀;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有工控机,所述工控机配置有MNETH光纤通讯卡,所述工控机通过所述MNETH光纤通讯卡与待冷却系统信号连接,以采集所述待冷却系统的冷却启动信息、实时冷却结果信息、品质数据信息和冷却结束信息;所述工控机还配置有cclink通讯卡,通过所述cclink通讯卡与所述供水电磁阀、流量控制阀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有远程IO模块、远程温度模块、远程AD模块;所述远程IO模块、远程温度模块、远程AD模块的通讯口与所述cclink通讯卡相连接;所述远程IO模块与设备面板上的指示灯、操作按钮、供水电磁阀、流量控制阀相连;所述远程温度模块的各输入端与待冷却系统的测温点连接,所述测温点设在各冷却通道上;所述远程AD模块的各输入端与各冷却通道上的冷却水流量计连接。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待冷却系统为模具系统或铸造系统。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水冷装置还包括有汇流板、水泵、水箱;所述汇流板与所述多条冷却通道管路连接;所述汇流板、水泵、水箱依次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装置和控制装置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制冷器、断路器和中继器。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装置包括有16条冷却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水冷控制系统,通过使用工控机配置cclink通讯卡,通过形成的cclink网络,实现了多冷却通道的供水电磁阀、流量阀的控制,适时采集待冷却装置的温度、冷却水流量,从而实现自动冷却控制。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工控机还配置了MNETH光纤网络,以实现与铸造机、模具等待冷却设备的通讯连接,及时了解待冷却设备的冷却需求,并得到冷却效果记录、品质数据记录等信息,从而品质追溯。此外,本实用新型多条冷却通道,优选16条冷却通道,进而实现了精准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控制系统的右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控制系统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控制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通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法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控制系统,包括水冷装置2、控制装置3;所述水冷装置2和控制装置3设置在一机架1上。
所述水冷装置2包括有多条冷却通道,每条冷却通道上连接有一供水电磁阀、一流量控制阀。优选地,所述水冷装置2包括有16条冷却通道CH1—CH16。所述水冷装置2包括有16个供水电磁阀和16个流量控制阀。
所述水冷装置2包括有汇流板、水泵22、水箱21。汇流板与所述多条冷却通道管路连接;所述汇流板、水泵22、水箱21依次管路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3包括有电箱31和水路控制32部;在所述电箱31内,设置有工控机PC。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制冷器33、断路器34和中继器35,所述制冷器33、断路器34设置在所述电箱31上,所述中继器35设置在所述水路控制部3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精新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精新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93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用途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和智能终端
- 下一篇:电机组件的柔性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