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体征监测马桶圈的体重信号采集电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8176.0 | 申请日: | 2015-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8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卢恺;胡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52 | 分类号: | G01G19/52;G01G19/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征 监测 马桶 体重 信号 采集 电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征监测马桶圈的体重信号采集电路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和医疗机构相应匮乏,医疗条件也不够便利,人们通常不能够方便的到医疗机构或体检机构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测试。或者人们的意识还与目前的医疗常识达成共识,体检的周期拖的很长,一年或半年才能体检一次,这样导致体检数据不能够产生连贯性,很多慢性疾病无法准确检出。导致疾病发生后才去投入财力和时间进行治疗,反过来又加重了医疗机构的负担。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从人们必不可少的用具着手,例如马桶,但现有智能马桶圈,通常只有加热,自动冲洗等功能,不具备体征监测功能,本实用新型马桶提供一种体重监测功能,并在测重功能的基础上提供一种体重信号采集电路,实现精确的监测体重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体征监测马桶圈的体重信号采集电路结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体征监测马桶圈的体重信号采集电路结构,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4、电解电容E5、二极管D1、钳位芯片IC4、放大芯片U1,R1的一端连接正相输入端S+,R1的另一端连接放大芯片U1的第2引脚,R2的一端连接反相输入端S-,R2的另一端连接放大芯片U1的第3引脚;
U1的第1引脚连接+5V电源端,U1的第4引脚接地,U1的第8引脚连接R3一端,R3的另一端连接R4一端,R4的另一端接地,R3和R4的公共连接端连接U1的第1引脚,U1的第6引脚连接R5一端,R5的另一端连接U1的第5引脚,U1的第7引脚分别连接D1的负极、E5的正极和C4一端,D1的正极接地,E5的负极接地,C4的另一端接地;
C3的两端分别连接U1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C1的一端连接U1的第2引脚,C1的另一端接地,C2的一端连接U1的第3引脚,C2的另一端接地;
IC4由两个串联的二极管构成,第1个二极管的负极连接+5V电源端,第2个二极管的正极接地,两个二极管之间的公共连接端连接U1的第7引脚。
进一步的,所述U1为HEADER4X2结构的LM358双运放芯片。
进一步的,所述R1、R2、R3、R4和R5采用1‰电阻。
进一步的,所述R1和R2为限流电阻。
进一步的,所述R1、R2和C1、C2、C3构成差分低通滤波器RFI。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电路中U1共模抑制比较高,能在噪声环境中放大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R3和R4分压信号,电阻R1、R2保护U1的输入端,起限流作用,电容C1、C2、C3和电阻R1、R2构成的差分低通滤波器RFI,可以衰减射频RF信号以及在测量带宽内保持足够高的输入阻抗,以避免降低对输入信号源的带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一种体征监测马桶圈的体重信号采集电路结构,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4、电解电容E5、二极管D1、钳位芯片IC4、放大芯片U1,R1的一端连接正相输入端S+,R1的另一端连接放大芯片U1的第2引脚,R2的一端连接反相输入端S-,R2的另一端连接放大芯片U1的第3引脚;
U1的第1引脚连接+5V电源端,U1的第4引脚接地,U1的第8引脚连接R3一端,R3的另一端连接R4一端,R4的另一端接地,R3和R4的公共连接端连接U1的第1引脚,U1的第6引脚连接R5一端,R5的另一端连接U1的第5引脚,U1的第7引脚分别连接D1的负极、E5的正极和C4一端,D1的正极接地,E5的负极接地,C4的另一端接地;
C3的两端分别连接U1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C1的一端连接U1的第2引脚,C1的另一端接地,C2的一端连接U1的第3引脚,C2的另一端接地;
IC4由两个串联的二极管构成,第1个二极管的负极连接+5V电源端,第2个二极管的正极接地,两个二极管之间的公共连接端连接U1的第7引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81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烧制陶艺制品用液化气窑炉
- 下一篇:一种轨道超高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