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炉湿式烟气精除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2986.5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8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陆培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0 | 分类号: | C21C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243005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烟气 除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炉湿式烟气精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炼钢转炉现有或旧有的湿法烟气除尘系统,主要在主风机前采用湿式OG净化装置。湿式OG净化装置主要有两文一塔、塔文塔、塔文合体塔加塔等形式,或按时间进程分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四代半、五代湿式OG净化装置。据统计不论哪种形式或哪一代的湿式OG净化装置,都不能确保达到小于或等于新排放标准50mg/m3的排放要求。
现在解决达到新排放标准要求的做法,一般采取拆除旧有湿式烟气净化系统,改用蒸发冷却塔加电除尘器的干法系统。这种干法系统建设投资很大,是湿法系统的5到6倍,而且旧有的湿法系统不能利用只能作为废钢回炉。建设周期又长,一套湿式改干式需8到10个月。还有湿式改干式往往场地也不够,运行操作人员重新培训上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烟气含尘浓度低于50mg/m3的转炉湿式烟气精除尘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转炉湿式烟气精除尘系统,包括与转炉烟气出口连通的湿式OG净化装置,所述湿式OG净化装置通过烟气总管连通的切换站,所述切换站通过烟气放散管道与烟囱连通,所述切换站通过煤气回收管道与储气柜连通,其中所述烟气放散管道上设有移动颗粒层除尘雾器,烟气经过所述移动颗粒层除尘雾器后所述烟气的含尘浓度在50mg/m3以内。
特别地,所述移动颗粒层除尘雾器与所述湿式OG净化装置共用一套供、排水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湿式OG净化装置、切换站之间的煤气总管上还设有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煤气回收管道上设有水封逆止阀。
具体地,转炉烟气排出口通过汽化冷却烟道与所述湿式OG净化装置连通。
本实用新型转炉湿式烟气精除尘系统,在未设移动颗粒层除尘器时,利用烟气回收管路与烟气放散管路之间压力差约4000Pa左右的压损,来克服在烟气放散管路上设置移动颗粒层除尘雾器的阻损,使得主风机运行更加平稳,且转炉冶炼期湿式OG净化装置除尘效率及炉口微差压控制调节更好。
同时,本实用新型转炉湿式烟气精除尘系统投资小,占地小,建设期短,运行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炉湿式烟气精除尘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转炉湿式烟气精除尘系统,包括与转炉烟气出口连通的湿式OG净化装置,所述湿式OG净化装置通过烟气总管连通的切换站,所述切换站通过烟气放散管道与烟囱连通,所述切换站通过煤气回收管道与储气柜连通,其中所述烟气放散管道上设有移动颗粒层除尘雾器,烟气经过所述移动颗粒层除尘雾器后所述烟气的含尘浓度在50mg/m3以内。
转炉排出的烟气经过汽化冷却烟道进入所述湿式OG净化装置进行初步净化处理,然后烟气进入切换站,经过切换站的一路烟气通过烟气放散管道进入移动颗粒层除尘雾器进行二次除尘,烟气经过所述移动颗粒层除尘雾器后所述烟气的含尘浓度在50mg/m3以内,通过烟囱排出,另一路烟气通过煤气回收管道进入储气柜。
本实施例转炉湿式烟气精除尘系统,投资小,占地小,建设期短,运行操作简单方便。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转炉湿式烟气精除尘系统,包括与转炉烟气出口连通的湿式OG净化装置1,所述湿式OG净化装置通过烟气总管02连通的切换站3,所述切换站通过烟气放散管道03与烟囱连通,所述的湿式OG净化装置、切换站之间的煤气总管上还设有风机2,所述切换站通过煤气回收管道04与储气柜7连通,其中所述烟气放散管道上设有移动颗粒层除尘雾器4,烟气经过所述移动颗粒层除尘雾器后所述烟气的含尘浓度在50mg/m3以内,所述煤气回收管道上设有水封逆止阀6。
所述移动颗粒层除尘雾器与所述湿式OG净化装置共用一套供、排水装置05。移动颗粒层除尘雾器,共用湿式OG净化装置的供排水系统,实现清洗颗粒料和污水排放,颗粒料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29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