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路无调车编组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2666.X | 申请日: | 2015-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6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潘贡章;潘振华;陈慧;周榕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贡章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调车 编组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无调车编组站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已完成了铁路编组站全自动机械运作,但是,形势对编组站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节能减排;中国铁路正在发展中,运输货物总量的百分比逐年减少。
世界发达国家编组站的发展分为平面调车、简易非机械化驼峰调车、机械化驼峰调车、全自动化驼峰调车四个阶段。
现有技术中的编组站未充分利用坡道的结构,实现势能变化的转化,未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能耗。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创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无调车编组站系统,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无调车编组站系统,其利用坡道作为动力控制推峰速度及坡道牵引,省去编组站的调车机车作业;
该系统设置有反坡道、停车道和正坡道,其中,正、反车道设置在停车道两侧;
所述的反坡道逐渐升高至与所述的停车道同一高度,所述的正坡道从停车道高度逐渐降低至地面;
所述的反坡道包括自下而上的第一减速道、第二减速道和第三减速道,各减速道顺次连接;其中,所述的第一减速道为倾斜的直线减速道,所述的第二减速道为水平的直线道,所述的第三减速道为曲线减速道;
所述的正坡道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一加速道、第二加速道和第三加速道,各加速道顺次连接;其中,所述的第一加速道为曲线道,所述的第二加速道为直线道;所述的第三加速道为倾斜的直线加速道。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减速道其水平面的夹角为15°。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三减速道为向上凸的弧线减速道。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加速道为向下凹的弧形道。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三加速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
进一步地,在停车道上设置有主调车场,在主调车场的上部设置存车线十五股道,在上部设置编组线九股道,在主调车场与正坡道之间设置有轨道车辆移动公共用线,在主调车场的上端设置有货场和公用用线;
其中,公用线是由存车线股道,左右两侧存车线多根短距离的渡线道岔连接中间的线;公共用线由坡道、渡线、道岔、停车器、走行线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铁路无调车编组站系统,利用坡道的渐缓结构,将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将坡道动力资源投入铁路运输,可以减少大量的调车机车和一部分牵引机车,坡道运输投资少,运营成本低,简单方便快捷。
初步计算世界铁路运输每年节油50亿升以上,减排1500万吨二氧化碳,9000吨碳氢化合物等以上废气;通过工时研究由复杂化作业改为单向化作业,改变了原有旧的调车分工方法,提高了调车作业效率,确保了调车作业的安全。
因此铁路首先要进行技术改造,实行无调车机车编组站,实行无机车牵引线路区间的建设;充分利用地势坡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作为动力,替代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铁路新编组站的总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反坡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铁路新编组站的总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铁路新编组站依据的原理是:利用坡道作为动力控制推峰速度及坡道牵引,通过高度渐变的列车坡道,列车动力势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省去编组站的调车机车作业。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反坡道22、停车道21和正坡道23,其中,正、反车道设置在停车道两侧,车辆从反坡道进入停车道,从正坡道驶离停车道,进行加速。
在停车道21上设置有主调车场15,在主调车场15的上部设置存车线十五股道10,在上部设置编组线九股道11,在主调车场15与正坡道之间设置有轨道车辆移动公共用线12。在主调车场15的上端设置有货场3和公用用线14。
在所述的主调车场15和反坡道21之间的中间部分设置有主控制站8、主驼峰9和信号楼13、车站办公大楼16,还设置有车辆段7。
在反坡道上设置有到达场十股道4和机务段6;在正坡道23上设置有通过车场四通道2、出发场八股道1,在其下端还设置快运直达列车停靠场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贡章,未经潘贡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26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燃料机车的甲烷安全保障系统
- 下一篇:一种制动踏板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