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钻机井架和底座系统振动试验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2135.0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4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华剑;胡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 代理人: | 彭娅 |
地址: | 43402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机 井架 底座 系统 振动 试验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钻机井架和底座系统振动试验模型。
背景技术
现有的石油钻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地基不平的现象,载荷也处于变化状态,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运动部件的运转会将振动传导给井架,为确保石油钻机的施工安全,需要研究上述因素对钻机井架和底座的动态特性的影响,为深井钻机的抗振、避振及结构优化提供依据。现有的井架与底座测试,多是在现场进行,测试成本高,并影响现场的钻井进度。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4713739A记载了一种井架试验方法,即需要在现场对井架进行试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钻机井架和底座系统振动试验模型,能够模拟地基不平、载荷变化和运转部件振动中单项或多项组合对井架和底座的动态特性的影响,为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钻机井架和底座系统振动试验模型,包括井架,在井架的底部设有基座和底座,基座通过松紧模拟装置与固定在地面的支座连接;
在井架的顶部设有垂直载荷加载装置;
在井架的外围设有激振器支架,激振器支架上设有激振器,激振器通过刚性杆与井架或底座接触。
所述的井架底部设有人字架,人字架与井架的钢架之间在弯折段通过支撑座支撑,人字架与井架的钢架之间在垂直段通过U型螺栓和第一螺母连接。
所述的松紧模拟装置中,弹簧压盖通过多个螺栓和第三螺母与基座固定连接,螺杆与支座固定连接,螺杆穿过弹簧和弹簧压盖与第二螺母连接。
基座和弹簧压盖设有供螺杆穿过的孔,基座的孔径大于弹簧的外径,弹簧压盖的孔径小于弹簧的外径,弹簧压盖的孔径大于螺杆的外径。
所述的垂直载荷加载装置中,在井架下方的地面设有滑轮,钢丝绳的一端与紧绳器连接,另一端绕过滑轮与井架的顶部连接,在钢丝绳上还设有拉力计。
激振器支架活动安装在固设于地面的激振器支架导轨上。
激振器与滑块固定连接,滑块与水平布置的激振器导轨滑动连接,滑块上设有多个用于锁定滑块位置的激振器微调螺栓。
在激振器导轨两端的激振器支架设有丝杆螺母机构,激振器导轨与丝杆螺母机构中的螺母连接,其中一个丝杆螺母机构的顶端设有手轮,两个丝杆螺母机构中的丝杆通过同步带传动装置连接。
在井架和底座上设有多个应变传感器。
在井架和底座上设有多个加速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钻机井架和底座系统振动试验模型,能够模拟地基不平、载荷变化和运转部件振动中单项或多项组合对井架和底座的动态特性的影响,为结构优化提供依据。优选的方案中,模拟的运转部件的振动能够加载在井架和底座位于激振器支架范围内的任意位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松紧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井架1,激振器支架2,同步带传动装置3,激振器4,激振器导轨5,激振器微调螺栓6,滑块7,基座8,支座9,滑轮10,钢丝绳11,U型螺栓12,第一螺母13,支撑座14,人字架15,底座16,激振器支架导轨17,手轮18,定位孔19,拉力计20,拉力滑轮21,紧绳器22,螺杆23,第二螺母24,螺栓25,第三螺母26,弹簧压盖27,弹簧2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中,一种钻机井架和底座系统振动试验模型,包括井架,在井架的底部设有基座8和底座16,其中底座16用于承载驱动装置,也是部分振动的来源,基座8通过松紧模拟装置与固定在地面的支座9连接;由此结构,用于模拟井架1与支座9之间不同连接刚度,进而模拟井架的基座松动或模拟地基不平现象。
在井架1的顶部设有垂直载荷加载装置;由此结构,用于给井架1加载载荷。
在井架1的外围设有激振器支架2,激振器支架2上设有激振器4,激振器4通过刚性杆与井架1或底座16接触。由此结构,用于给井架1和底座16加载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21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