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菌吸湿排汗手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07912.2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5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朱玉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玉珍 |
主分类号: | A41D19/00 | 分类号: | A41D19/00;B32B9/02;B32B9/04;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68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 吸湿 排汗 手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菌吸湿排汗手套。
背景技术
目前,手套的款式有多种。人们在手套的使用过程中,手掌或手背会产生很多汗液和湿气,容易在手套内部产生较多细菌。传统的手套抑或抗菌性较差,抑或吸湿排汗较差,抑或无法同时兼具两者的性能,导致手套穿着的舒适性和保健性降低。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设计了一种抗菌吸湿排汗手套,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吸湿排汗手套,以优化手套的抗菌效果,加强手套的吸湿排汗性能,使人们穿着起来更加舒适保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抗菌吸湿排汗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手套本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抗菌层、吸湿排汗层和内壁层,抗菌层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相互编织而成,第一经线由莫代尔纤维和竹炭纤维混纺而成,第一纬线由牛奶纤维和海藻纤维混纺而成,吸湿排汗层由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相互编织而成,第二经线由丽赛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第二纬线由天丝纤维和玉米纤维混纺而成,内壁层为甲壳素纤维所制,内壁层中设有活性炭粒子。
所述活性炭粒子为椰壳活性炭粒子或果壳活性炭粒子。
所述活性炭粒子为80~120目。
所述甲壳素纤维的纤度为90D。
所述手套本体相邻手指与手指相对面上设有薄荷纤维层。
所述吸湿排汗层对应于手背部的位置处开设透气孔。
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为5-8mm。
所述手套本体靠近小拇指的一侧设有一拉链。
所述活性炭粒子均匀布设在内壁层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抗菌层中,莫代尔纤维的透气性能佳且柔软滑爽,竹炭纤维具有吸湿透气和抑菌抗菌等特点,牛奶纤维具有天然抑菌功能,海藻纤维也具备抗菌及防臭效果,大大提高了抗菌层的抗菌透气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湿排汗层中,丽赛纤维导湿透气且亲肤性好,棉纤维吸湿和透气性佳,天丝纤维具有较高的干强和湿强,玉米纤维轻柔滑顺,强度大,吸湿透气,加强了吸湿排汗层的性能;在本实用新型的内壁层为甲壳素纤维所制,甲壳素纤维具有无刺激、抑菌除臭的功能,对皮肤有很好的养护作用,且内壁层中设有活性炭粒子,活性炭粒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抗菌性能,整体而言,手套通过抗菌层、吸湿排汗层和内壁层的配合优化了手套的保健性和舒适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手套本体1,抗菌层11,吸湿排汗层12,内壁层1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抗菌吸湿排汗手套,包括手套本体1,手套本体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抗菌层11、吸湿排汗层12和内壁层13,抗菌层11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相互编织而成,第一经线由莫代尔纤维和竹炭纤维混纺而成,第一纬线由牛奶纤维和海藻纤维混纺而成,吸湿排汗层12由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相互编织而成,第二经线由丽赛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第二纬线由天丝纤维和玉米纤维混纺而成,内壁层13为甲壳素纤维所制,内壁层13中设有活性炭粒子。
活性炭粒子的类型有多种,具体可以是椰壳活性炭粒子,还可以是果壳活性炭粒子。
为了使活性炭粒子的吸附性和抗菌性更佳,活性炭粒子为80~120目。
同时,甲壳素纤维的纤度为90D,有助于提高手套的保健性。
在本实施例中,手套本体1相邻手指与手指相对面上设有薄荷纤维层,薄荷纤维层具有清香除臭、抗菌消炎等功效,消除相邻手指与手指上的细菌,给人以清爽感,提高了手套的舒适性。
吸湿排汗层12对应于手背部的位置处开设透气孔,透气孔有利于手背部的透气和排汗,使手套穿戴起来更加舒适。此实施例的透气孔的直径为5-8mm,该直径下的透气孔更加方便透气。
为了使手套的透气性更佳,手套本体1靠近小拇指的一侧设有一拉链,当使用者感觉手套内汗液较多时,可以拉开拉链实现对手套的透气,方便且实用。
为了使手套的抗菌效果更佳,此实施例的活性炭粒子均匀布设在内壁层13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玉珍,未经朱玉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79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声波收发模块
- 下一篇:用于内燃机的废气循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