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头部快速包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07901.4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9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玉龙 |
主分类号: | A61F13/12 | 分类号: | A61F13/12;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头部 快速 包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物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部快速包扎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时间的临床实践中,当身体某处出血时,首要工作是止血,尤其是头部出血时。目前止血方式大多是,先用纱布按压在患处,再将纱布固定住。而这种止血方式存在多个弊端,例如固定纱布的方式,通常是用长纱布在头部缠绕若干圈将纱布缠住,这种方式非常浪费时间,导致医护人工的工作效率低;给患者延长了痛苦。
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处更快的止血,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快速、方便将头部患处包扎完毕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部快速包扎装置,装置能够快速的将患者的头部患处包扎完毕,从而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减少了出血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头部快速包扎装置包括用于套设在头部的包扎头套,所述包扎头套包括与头部形状相适配的头罩,所述头罩内设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与设在所述头罩上的第一气孔连通;所述头罩的底部边缘连接有一条绑带,所述绑带上设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与设在所述绑带上的第二气孔连通;用于给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内注气的注气部件,所述注气部件包括一个橡胶球,所述橡胶球通过一根橡胶管与所述第一气孔和所述第二气孔可拆卸连接;用于监视压力的压力监控部件,所述压力监控部件包括一个可拆卸设在所述包扎头套内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一个显示组件电连接。
优选方式为,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手持式壳体,所述手持式壳体的表面嵌设有一个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与设在所述手持式壳体内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优选方式为,所述头罩由若干相互交织成网状的细固定带组成,每条所述细固定带内均设有第三气囊,且所有所述细固定带的所述第三气囊连通形成所述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孔设在任一根所述细固定带上。
优选方式为,所述包扎头套设有一条开口,所述开口对应所述绑带的两端设有一个连接部件。
优选方式为,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公粘带和母粘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头部快速包扎装置包括包扎头套、注气部件和压力监控部件,始终让包扎头套的第一气囊和第二囊内有气体,使其能够方便的固定住。使用时,先将止血纱布放在患处,接着快速的将头罩套在患者的头部,绑带缠绕在脸部上方一圈,此时纱布被轻压住。再根据患处的位置,让注气组件通过第一气孔或第二气孔给第一气囊或第二气囊内注气,使纱布能够被第一气囊或第二气囊产生的压力压住,而该压力也能够压迫血管,使患处能够尽快止血。另外在注气的同时,可将压力传感器放在头罩或绑带的下面,然后观察压力监控部件,使压力正好。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的给头部患处止血,从而减少了患处的出血时间,也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由于显示组件包括手持式壳体,该手持式壳体的表面嵌设有一个触摸屏,该触摸屏与设在手持式壳体内的控制电路电连接,该控制电路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该结构本实用新型给第一气囊或第二气囊内充气产生的压力可视。
由于头罩由若干相互交织成网状的细固定带组成,每条细固定带内均设有第三气囊,且所有细固定带的第三气囊连通形成第二气囊;第二气孔设在任一根细固定带上;该结构使患者的头部能够透气。
由于包扎头套设有一条开口,该开口对应绑带的两端设有一个连接部件;该结构使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包扎不同大小的头部,使其使用范围广。
由于连接部件包括公粘带和母粘带;该连接部件使本实用新型包扎头部时,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头部快速包扎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头部快速包扎装置的后视图;
图中:1—包扎头套、2—绑带、20—公粘带、21—母粘带、3—头罩、30—细固定带、40—第一气孔、41—第二气孔、5—纱布、6—压力传感器、7—显示组件、8—橡胶管、9—橡胶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玉龙,未经王玉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79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新型教学用多功能书架
- 下一篇:一种新型掏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