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凝性气体高效分离真空冷凝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06842.9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0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堂;李囿桦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梁翠荣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黄务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性气 高效 分离 真空 冷凝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能高效分离不凝性气体的真空冷凝系统。
技术背景
针对含有不凝性气体的蒸汽进行真空冷凝的现有系统,蒸汽在壳程中冷凝,并且一般采用减压设备将气相从前级冷凝器抽到后级冷凝器。在这类系统中,随着逐级冷凝,气相中的可凝性气体逐渐转化为液体,经最后一级冷凝后基本为不凝性气体的气相通过减压设备被排出系统。其主要缺点是:第一、不凝性气体成分比较复杂,比重差异较大,从冷凝器空间只能抽走部分不凝性气体,其余部分仍然滞留在各级冷凝器中,影响换热效率;第二、随着逐级冷凝,末级冷凝器中不凝性气体浓度过高,该级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更低;第三、要达到设定的真空度,减压设备负荷过高,造成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凝性气体高效分离真空冷凝系统。在对含有不凝性气体的蒸汽进行真空冷凝时避免不凝性气体在换热器中滞留,同时提高蒸汽在换热器内的流速,降低减压设备负荷,达到提高换热效率和降低能耗,保持高真空度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不凝性气体高效分离真空冷凝系统,它包括设置有进风口和风机的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主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换热器,辅助换热器的出气端连接有减压设备;主换热器带有含不凝性气体蒸汽入口,该含不凝性气体蒸汽入口与主换热器的管程或者板程相通;
主换热器的出口端通过液相管路连接有储液箱,主换热器的出口端还通过气相管路连接辅助换热器的进气端,辅助换热器的出液端连接所述储液箱或者连接另外的辅助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和辅助储液箱连接有减压设备;
或者,主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有储液器,储液器的气相出口连接辅助换热器的进气端,辅助换热器的出液端连接所述储液器或者另外的辅助储液器;所述辅助储液器连接有减压设备。
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用于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蒸发喷淋装置。
主换热器为互相串联或者互相并联的两组以上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含不凝性气体的蒸汽在主换热器管程或者板程内冷凝,换热后的气液两相在主换热器的换热单元的管程或板程的出口同时流出,在减压设备作用下具有较高的流速,杜绝了不凝性气体在主换热器中停留。因此,主换热器具有更高的换热效率。
第二、通过气液分离,进入辅助换热器中的气体量较少,并在辅助换热器中再次进行气液分离,需要排出的不凝性气体进一步减量,因此减压设备的负荷大幅度降低,从而达到突出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壳体1和安装在壳体1内的主换热器11。本实施例还包括安装在壳体1内的辅助换热器10。所述辅助换热器10还可以设置在壳体1之外。
主换热器11一端带有含不凝性气体蒸汽入口,该含不凝性气体蒸汽入口与主换热器11的管程或者板程相通。主换热器11的出口端通过液相管路12连接有储液箱15,主换热器11的出口端还通过气相管路4连接辅助换热器10的进气端。辅助换热器10的出气端连接有减压设备,减压设备一般位于壳体1外部。储液箱15也连接有减压设备。
辅助换热器10的出液端通过回液管5连接所述液相管路12或者直接连接所述储液箱15,还可以连接另外的辅助储液箱。辅助换热器10和储液箱15连接的减压设备可以是同一台真空泵,也可以是互相独立的不同真空泵,图1所示为互相独立的不同真空泵,辅助换热器10连接的减压设备为第一真空泵13,储液箱15连接的减压设备为第二真空泵14。辅助储液箱连接的减压设备可以是与储液箱15连接的减压设备,也可以说是独立的减压设备。
壳体1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口6和风机9。
以上基本系统中,壳体1内壳程换热介质为以风机9做动力的流动冷风或者流动常温空气。
在以上基本系统的基础上,壳体1内安装喷淋装置可实现蒸发冷凝,壳体1内壳程换热介质为喷淋水。具体结构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堂;李囿桦,未经李永堂;李囿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68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拉杆固定密封式储热水箱内胆
- 下一篇:光热式扁平状双面加热型即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