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我调节型人工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04475.9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4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夏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1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我 调节 人工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湖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自我调节型人工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中越来越强调“生态化”。在城市中设置水体景观工程——人工湖,不但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人居环境,也可显著提升城市环境价值,进而衍生出无可估量的社会综合价值。然而,现有建设中或已完成建设的人工湖,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过分关注环境景观以及水面蒸发、渗漏带来的水量流失,很少考虑水体污染防治、水质保持等问题。故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大量防渗措施以减少水体渗漏,显著降低了水体与土壤环境间的交换作用,从而使人工湖体丧失了自净能力,进而大多数人工湖需要通过人工换水来保证水体质量,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人工湖是美化城市环境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对于改善和提高城市居住环境作用显著,它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挖掘出来的一种非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湖泊,缺少自然湖泊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因而,开发具有较强自净功能和防渗能力的自我调节型人工湖系统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我调节型人工湖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
一种自我调节型人工湖系统,包括入水口(1)、人行道(7)、集水沟(6)、沉沙池(5)、人工湖体(3)和出水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湖人行道(7)湖体内侧设置有阶梯状人工湿地(9)和生态浮床(13)。
为减少降雨导致泥沙对湖体的影响,在人工湖沿岸人行道(7)外侧设置有集水沟(6)收集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沟(6)有一定坡度,且在集水沟(6)较低端设置沉沙池(5)。
为增强人工湖的自我净化能力,所述人工湖湖人行道内侧设置有阶梯状人工湿地(9),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状人工湿地(9)内部有大量空隙,且与人工湖水体相通。
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湖的自我净化能力,在阶梯状人工湿地(9)附件设置有生态浮床(13),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13)与阶梯状人工湿地(9)通过塑料网(14)连接。
为减少进水中泥沙在湖体中淤积,所述入水口(1)处设置有调节池(10)。
为进一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以及提高人工湖的观赏效果,在人工湖中心以及回水区增设人工喷泉(8)。
为降低人工湖底部的渗水量,人工湖底部先用粘土压实,粘土厚度10-15cm。
为降低鱼类等对粘土的搅动进而影响水体泥沙含量,粘土层上部可铺设10-15cm沙土层,再铺设5-10cm的砾石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沉砂池和调节池去除进水中的大部分泥沙,降低泥沙在湖体中的淤积;通过阶梯状人工湿地以及生态浮床去除水体污染物质;同时,利用压实的粘土可有效降低湖体水体的渗漏,并使湖体内的水体与地下水有一定的交换功能,利于湖体的自我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人工湿地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入水口,2—出水口,3—湖体,4—山坡,5—沉沙池,6—集水沟,7—人行道,8—喷泉,9—人工湿地,10—调节池,11—页岩空心砖,12—种植孔,13—生态浮床,14—塑料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定在以下具体方式之中。
实施例1
一种自我调节型人工湖系统,包括入水口(1)、人行道(7)、人工湖体(3)和出水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湖人行道(7)湖体内侧设置有阶梯状人工湿地(9)和生态浮床(13)。
为减少降雨导致泥沙对湖体的影响,在人工湖沿岸人行道(7)外侧设置有集水沟(6)收集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沟(6)有一定坡度,且在集水沟(6)较低端设置沉沙池(5)。
为减少降雨产生的泥沙在湖体内淤积,在人工湖人行道外侧设置有集水沟(6)用于收集雨水,且所述集水沟(6)成一定坡度倾斜,并在集水沟(6)低端处设置沉沙池(5)用于沉淀雨水中的泥沙,沉沙池(5)中的泥沙需定期清除。
为降低进水中泥沙在湖体中淤积,并及时调节进水水质,所述入水口(1)处设置有调节池(10),调节池与湖体连接处设置有格栅,用于阻止调节池(10)中的大块漂浮物质进入湖体,调节池(10)中的泥沙以及大块漂浮物需定期清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文理学院,未经重庆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44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