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管插管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01854.2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2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谌绍林;姚珺;马军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谌绍林;姚珺;马军亮;湖南医药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郭立中 |
地址: | 418000 湖南省怀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管 插管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管插管导管。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气管插管导管1一般包括气囊充气管7、气囊下吸引管3和附设在气管插管导管1侧壁外环的气囊2,其中气囊充气管7的管体紧附气管插管导管1的侧壁,气囊充气管7的一端开口设在气囊2内,气囊充气管7的另一端在气管插管导管1中段的侧壁处伸出并连有气囊充气阀8;气囊下吸引管3的管体嵌于所述气管插管导管1侧壁的外表面,气囊下吸引管3的一端于气囊2底部的气管插管导管1侧壁处与外界相通,气囊下吸引管3的另一端在气管插管导管1中段的侧壁处伸出并连有第二负压吸引接头10。其中接头11用于连接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
当患者使用气管插管导管1进行辅助呼吸时,有可能出现气管内痰液阻碍呼吸的情况,此时需要在气管插管导管1内插入吸痰管,直到吸痰管的端头探出气管插管导管1末端,进行吸痰操作。
现有的气管插管导管1的结构导致其具有以下使用局限性:
1.由于没有内置的吸氧管,患者脱离呼吸机后,需要给其吸氧时,只能临时将吸氧管的末端置入气管插管导管1,操作麻烦,由于没有固定,患者转头或翻身等活动容易导致吸氧管脱落,从而影响氧疗效果,增加护士工作量。
2.气囊2顶部的痰液或误吸液无法通过吸痰管吸出,当量较多时,就容易流到气囊2以下,引起肺部感染,这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因素。
发明内容
使用现有的气管插管导管进行辅助呼吸时,脱机后吸氧不方便,留置于气囊顶部的痰液或误吸液无法通过吸痰管吸出,容易造成感染并导致肺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了的气管插管导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管插管导管,包括气管插管导管上端的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氧管,所述吸氧管的一端穿过气管插管导管的侧壁并与气管插管导管内腔相通,吸氧管的另一端连有供氧接口。
借由此结构,当患者脱离呼吸机需要吸氧时,可以通过吸氧管持续供氧,而不需要额外加插吸氧管,操作简单方便且吸氧管不会脱落,吸氧效果确切。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吸氧管的一端穿过气管插管导管顶端往下1cm~2cm处的侧壁并与气管插管导管内腔相通。
借由此结构,由于吸氧管末端痰液及分泌物较少,因此发生堵管的几率较小,且如果发生堵管也好处理。可以将一根棉签置于吸氧管在气管插管导管侧壁处的开口,用注射器在吸氧管顶部的开口用生理盐水进行少量冲洗,冲洗液会留在棉签上,减少逆行感染的几率。
进一步地,还包括声门下吸引管,所述声门下吸引管的管体嵌于所述气管插管导管侧壁的外表面,声门下吸引管的一端于气囊顶部的气管插管导管侧壁处与外界相通,声门下吸引管的另一端在气管插管导管中段的侧壁处伸出并连有第一负压吸引接头。
借由此结构,可以通过声门下吸引管进行持续吸引或间断吸引,以吸尽气囊顶部的痰液或误吸液。
进一步地,包括气囊下吸引管,所述气囊下吸引管的管体嵌于所述气管插管导管侧壁的外表面,气囊下吸引管的一端于气囊底部的气管插管导管侧壁处与外界相通,气囊下吸引管的另一端在气管插管导管中段的侧壁处伸出并连有第二负压吸引接头。
借由此结构,可以通过气囊下吸引管进行持续吸引或间断吸引,以吸尽气囊底部死角区域的痰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吸氧管持续供氧,而不需要额外加插吸氧管,不易堵管,操作简单方便且吸氧管不会脱落;吸痰完全;减少护理工作强度,降低了感染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气管插管导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气管插管导管,2为气囊,3为气囊下吸引管,4为声门下吸引管,5为吸氧管,6为供氧接口,7为气囊充气管,8为气囊充气阀,9为第一负压吸引接头,10为第二负压吸引接头,11为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适应临床的需要,将吸氧管、声门下吸引管和气囊下吸引管、进行组合,设计了多种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谌绍林;姚珺;马军亮;湖南医药学院,未经谌绍林;姚珺;马军亮;湖南医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18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新生儿临床特护的供氧头罩
- 下一篇:一种液压止气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