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铜线自动脱漆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99477.3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6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可源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王美花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齐安路75***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线 自动 漆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线自动脱漆皮装置。
背景技术
在音频线圈生产过程中,当绕线完成后,通常都要对铜线的两端进行脱漆皮和焊锡处理,如果不进行脱皮而直接焊锡的话,很容易造成假焊、接触不良等现象,这会严重影响到线圈的品质。目前铜线脱漆皮的做法有以下两种:1、绕完铜线后,再手工进行预上锡脱漆皮,但这种做法容易伤到铜线表面,且需要人工手动操作,点焊作业速度慢,无法实现一体化自动生产;2、将绕完铜线的部品放在治具上进行激光脱漆皮,但这种做法只能脱掉铜线的表层,效果不是很理想,且激光设备及运行费用都比较高,会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铜线自动脱漆皮装置,通过该装置来实现线圈铜线的自动脱漆皮,提高脱漆皮的质量和速度,并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铜线自动脱漆皮装置,包括一机台以及复数个夹紧机构,每所述夹紧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机台上;
每所述夹紧机构均包括两尼龙纤维轮、两微型马达、一伸缩装置以及一控制箱,每所述尼龙纤维轮均通过一所述微型马达的轴带动旋转,所述两微型马达中有一个为移动式微型马达,另一个为固定式微型马达,且所述移动式微型马达通过所述伸缩装置带动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式微型马达,所述固定式微型马达、移动式微型马达以及伸缩装置均连接至所述控制箱。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与手动上锡脱漆皮相比,既可以防止伤到铜线表面,又可以提高点焊作业速度,且有利于实现一体化生产;2、与激光脱漆皮相比,不仅脱皮效果理想,可以将全部漆皮都脱干净,且设备及运行费用都比较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铜线自动脱漆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铜线自动脱漆皮装置,包括一机台1以及复数个夹紧机构2,用于夹紧铜线3,实现铜线3脱漆皮,每所述夹紧机构2均设置在所述机台1上;
每所述夹紧机构2均包括一伸缩装置21、两微型马达22(23)、一控制箱24以及两尼龙纤维轮25,每所述尼龙纤维轮25均通过一所述微型马达22(23)的轴221(231)带动旋转,所述两微型马达22(23)中有一个为移动式微型马达23,另一个为固定式微型马达22,且所述移动式微型马达23通过所述伸缩装置21带动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式微型马达22,以实现夹紧或松开铜线3,所述固定式微型马达22、移动式微型马达23以及伸缩装置21均连接至所述控制箱24,以通过该控制箱24控制所述固定式微型马达22和移动式微型马达23的轴221(231)进行旋转以及控制所述伸缩装置21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式微型马达22。其中,所述伸缩装置21可以是气缸。
请参照图1所示,在铜线向前进线的过程中,当要对铜线脱漆皮时,就通过控制箱24控制伸缩装置21向右作动,使两尼龙纤维轮25夹紧铜线,同时通过控制箱24控制固定式微型马达22和移动式微型马达23的轴221(231)沿进线的反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两尼龙纤维轮25沿进线的反方向转动,使铜线的漆皮在两尼龙纤维轮25的摩擦力的作用下脱落下来。当脱皮完成后,控制箱24就控制伸缩装置21向左作动松开铜线,同时控制固定式微型马达22和移动式微型马达23的轴221(231)停止转动。
总之,本实用新型与手动上锡脱漆皮相比,既可以防止伤到铜线表面,又可以提高点焊作业速度,且有利于实现一体化生产;与激光脱漆皮相比,不仅脱皮效果理想,可以将全部漆皮都脱干净,且设备及运行费用都比较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可源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可源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994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TO封装半导体激光器
- 下一篇:新型智能充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