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隔热屋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97905.9 | 申请日: | 2015-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0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庄小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小兰 |
主分类号: | E04D11/00 | 分类号: | E04D11/00;E04D1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结构 隔热 屋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顶,具体是一种钢结构隔热屋顶。
背景技术
屋顶是建筑的普遍构成元素之一,是房屋顶层覆盖的外围护结构,功能是用于抵御自然界的风雪霜雨、太阳辐射、气温变化以及其他不利因素。有平顶、坡顶、壳体、折板等形式。干旱地区房屋多用平顶,湿润地区多用坡顶,多雨地区屋顶坡度较大。坡顶又分为单坡、双坡、四坡等。
而楼顶隔热层即在屋面上层、房顶上面安装建筑材料进行房顶防晒隔热屋内保温,使最顶楼层不会受太阳辐射而温度过高,提高最顶楼层舒适度。
现有的屋顶隔热效果不明显,耗材大,浪费资源,外观不美观,污染环境,而且难以利用水循环来冷却屋顶,造成了屋顶隔热冷却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隔热屋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结构隔热屋顶,包括隔热模块和水冷模块,其隔热模块特征是:屋顶最外层为玻纤瓦结构,其厚度为2cm,玻纤瓦黏贴在厚度为1cm的钢板上,钢板下端布置着轻型彩钢,钢板与轻型彩钢之间预留着宽度为1cm的缝隙,轻型彩钢下端安装着隔热海绵,隔热海绵的厚度为10cm~15cm。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钢结构隔热屋顶,其水冷模块特征是:水冷水管布置在屋脊线附近的钢板下端,该水冷水管沿着屋脊线横向分布,且左右两侧密集开凿有喷水细孔,喷水细孔正对着钢板与轻型彩钢之间预留的缝隙之中,水冷水管的底部连通有一水雾喷头,该水雾喷头依次穿过轻型彩钢、隔热海绵;水冷废水收集槽则布置在轻型彩钢下的两侧屋檐下端,水冷废水收集槽沿着屋檐横向排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创造性地利用了中层水冷与喷雾系统来冷却屋顶,其整个隔热过程为,特殊材质制作的玻纤瓦会吸收一大部分的热量,热量通过钢板传递到钢板与轻型彩钢之间的缝隙中,此时水冷水管通水,水管中的水会通过两侧预留的细孔喷射到缝隙中,从而实现冷却屋顶的作用,水冷废水经过轻型彩钢板流到下端的水冷废水收集槽中,从而到达循环,水冷水管底部的水雾喷射头会向室内喷射水雾,从而进一步达到冷却隔热效果;且最后一层的隔热海绵层更实现了吸收余热的作用。整体操作方便,且成本低、易于维修、实用性好、且节约了大量能源,必将受到人们尤其是工厂厂房的欢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钢结构隔热屋顶示意图。
其包括:玻纤瓦(1)、钢板(2)、水冷水管(3)、轻型彩钢(4)、隔热海绵(5)、水冷废水收集槽(6)、水雾喷头(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示意图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一种钢结构隔热屋顶,包括隔热模块和水冷模块,其隔热模块特征是:屋顶最外层为玻纤瓦(1)结构,其厚度为2cm,玻纤瓦(1)黏贴在厚度为1cm的钢板(2)上,钢板(2)下端布置着轻型彩钢(4),钢板(2)与轻型彩钢(4)之间预留着宽度为1cm的缝隙,轻型彩钢(4)下端安装着隔热海绵(5),隔热海绵(5)的厚度为10cm~15cm。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钢结构隔热屋顶,其水冷模块特征是:水冷水管(3)布置在屋脊线附近的钢板(2)下端,该水冷水管(3)沿着屋脊线横向分布,且左右两侧密集开凿有喷水细孔,喷水细孔正对着钢板(2)与轻型彩钢之间(4)预留的缝隙之中,水冷水管(3)的底部连通有一水雾喷头(7),该水雾喷头(7)依次穿过轻型彩钢(4)、隔热海绵(5);水冷废水收集槽(6)则布置在轻型彩钢(4)下的两侧屋檐下端,水冷废水收集槽(6)沿着屋檐横向排布。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小兰,未经庄小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979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