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肠胃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95441.8 | 申请日: | 2015-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0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朋录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朋录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A61M25/098;A61M2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427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肠胃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肠胃疾病的治疗设备,特别是一种肠胃导管。
背景技术
目前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如需手术治疗,为了防止患者在手术中由于麻醉影响而产生呕吐、窒息,便于术中的操作和增加手术安全性,一般在手术前会插一根导管到胃中进行胃肠减压;术后为了减轻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利于腹部伤口愈合,减轻胃肠道内压力,促进胃肠功能尽快恢复,防止腹胀,也会留置一根导管在胃中;另外某些饮食不能自理、深度昏迷的危重病人,为了正常的生理机能也会留置一根导管在胃中或者肠道中,以帮助病人饮水、进食和喂药。
然而在通过肠胃导管进行喂食或喂药时,流体通常会将导管内的空气压入到肠胃中,容易引起腹胀,和胃肠道扩张,影响胃肠道血液循环,降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肠胃导管,避免了在喂食或喂药时将空气压入肠胃中引起的腹胀现象发生,防止胃肠道扩张,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肠胃导管,包括主管,所述主管的端部设有封头,封头为实心球结构,所述封头的端部设有凹槽,凹槽的两侧壁和底部开设若干与封头外部连通的引流孔,所述主管内设有端部封闭的内管,主管和内管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内管的端部设置于凹槽内,内管的下部末段设有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凹槽两侧壁设有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主管外表面上设置有亲水性超滑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主管上设置有可在X光或CT下显影的显影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内管中注入流体时将内管和主管内的空气排出,内管中流体通过通孔进入主管内,再将内管的端部抽出封头的凹槽,流体即可通过封头上的引流孔进入肠胃,避免了在喂食或喂药时将空气压入肠胃中引起的腹胀现象发生,防止胃肠道扩张,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的一种肠胃导管,包括主管1,主管1管体用聚氯乙烯、聚氨酯、硅橡胶或聚乳胶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主管1的端部设有封头2,封头2为实心球结构,所述封头2的端部设有凹槽3,凹槽3的两侧壁和底部开设若干与封头2外部连通的引流孔5,所述主管1内设有端部封闭的内管6,主管1和内管6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内管6的端部设置于凹槽3内,内管6的下部末段设有通孔7。所述主管1外表面上设置有亲水性超滑涂层,有利于实现与水分的结合,减小了在插管过程中主管1与人体组织或器官之间的摩擦力。所述主管1上设置有可在X光或CT下显影的显影层,通过X光或CT照射,即可观察主管1在人体内的位置,有利主管1位置的确认和纠正。
为了防止主管1和内管6中的空气从内管6与凹槽3之间的间隙后通过引流孔5进入肠胃,凹槽3两侧壁设有密封圈4。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2所示,首先将内管6的端部插入到凹槽3中,向内管6中注入流体,此时将内管6中的流体通过通孔7进入主管1中,这就将内管6和主管内的空气都通过主管1排出,再将内管6的端部抽出封头2的凹槽3,流体即可通过封头2上的引流孔5进入肠胃,避免了在喂食或喂药时将空气压入肠胃中引起的腹胀现象发生,防止胃肠道扩张,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朋录,未经王朋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954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