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保持架结构的轮毂单元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7493.0 | 申请日: | 2015-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16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张伯松;陈杰;苏天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佳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9/18 | 分类号: | F16C19/18;F16C33/58;B60B2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蔡鼎 |
地址: | 31440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持 结构 轮毂 单元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轮毂单元总成,特别涉及一种带保持架结构的轮毂单元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轮毂是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地说,就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是连接制动鼓、轮盘和半轴的重要零部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普遍的成为人们代步的交通工具,而一个汽车至少需要四个轮毂,因此,对汽车轮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且对轮毂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轮毂单元的性能,逐渐对轮毂的各个部分进行改进,现有的汽车轮毂一般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和外圈之间设置有钢球,但是现有的钢球在行车过程中容易脱落,即造成内圈的脱落,造成装车困难和行车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带保持架结构的轮毂单元总成,解决如何使现有汽车轮毂的内圈不易脱落,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带保持架结构的轮毂单元总成,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的内圈位于外圈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圈的外侧壁上具有环形槽,所述的外圈的内侧壁上具有一对环形凹槽,且一对环形凹槽位于外圈的两端部处,每个环形凹槽中均设置有保持架,所述的保持架中设置有钢珠,所述的钢珠抵靠在环形槽的侧壁上,所述的保持架和钢珠是过盈配合,所述的内圈外侧壁的一端与外圈之间设置有防尘罩,所述的内圈外侧壁的另一端与外圈之间设置有反压盖,所述的反压盖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外圈外侧壁的一端固连有齿圈,且齿圈位于反压盖处。
防尘罩和密封圈起到密封、防灰尘的作用,使灰尘、杂质等不会进入到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间隙中,保持架与钢珠过盈配合,使钢珠安装在内圈和外圈之间不会脱落,钢珠固连的牢固程度高,使汽车在行车的过程中内圈不会脱落,汽车行车的安全性高。
在上述的一种带保持架结构的轮毂单元总成中,所述的外圈外侧壁的另一端固连有螺栓。螺栓用于与轮辋固连。
在上述的一种带保持架结构的轮毂单元总成中,所述的外圈表面感应淬火区域硬度在58-62HRC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带保持架结构的轮毂单元总成中,所述的内圈热处理的硬部在60-64HRC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带保持架结构的轮毂单元总成中,所述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的间隙处注入油脂,所述的油脂的重量在14-18g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保持架结构的轮毂单元总成的钢珠与保持架是过盈配合的,使钢珠安装在内圈和外圈之间的保持架中后无论是在安装还是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均不会脱落,钢珠安装的稳定性好,内圈的稳定性好,汽车行车安全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带保持架结构的轮毂单元总成的剖视图。
图2是本带保持架结构轮毂单元总成外圈的主视图。
图中,1、内圈;2、外圈;3、环形槽;4、环形凹槽;5、钢珠;6、保持架;7、防尘罩;8、反压盖;9、密封圈;10、齿圈;1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带保持架结构的轮毂单元总成包括内圈1和外圈2。
内圈1位于外圈2内,内圈1和外圈2之间具有间隙,往该间隙处注入油脂,本实施例中油脂的重量为16g,在实际生产中,油脂的重量可以为14g或者18g。
内圈1的外侧壁上具有环形槽3,外圈2的内侧壁上具有一对环形凹槽4,一对环形凹槽4位于外圈2的两端部处,每个环形凹槽4中均设置有保持架6,保持架6中设置有钢珠5,保持架6对钢珠5起到支持和定位的作用,钢珠5抵靠在环形槽3的侧壁上,保持架6位于内圈1和外圈2之间,且保持架6和钢珠5是过盈配合,使钢珠5安装后不会脱落。
内圈1外侧壁的一端与外圈2之间设置有防尘罩7,内圈1外侧壁的另一端与外圈2之间设置有反压盖8,反压盖8处设置有密封圈9,外圈2外侧壁的一端固连有齿圈10,且齿圈10位于反压盖8处外圈2外侧壁的另一端固连有螺栓11。
本实施例中,外圈2表面感应淬火区域硬度为60HRC,内圈1热处理的硬部为62HRC,在实际生产中,外圈2表面感应淬火区域硬度可以为58HRC或者62HRC,内圈1热处理的硬部为60HRC或者64HR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佳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海宁佳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74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鞋样样板复制点线器
- 下一篇:一种棉花自动倒包堆叠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