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纳米防水的头戴式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7254.5 | 申请日: | 2015-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7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顾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明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1/4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成伟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防水 头戴式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纳米防水的头戴式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一种使用频率高、时间又长的电子产品,现在很多人在户外跑步或水上运动时喜欢戴耳机听音乐,由于接触皮肤的耳垫部分多数是采用布料,海绵,硅胶和皮革等材质,人在运动或戏水时容易出汗或溅水,致使耳机内部电路短路或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头戴式耳机不能防水之不足,提供了一种可防水的纳米防水的头戴式耳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纳米防水的头戴式耳机,包括一连接头带及安装至连接头带末端的两个耳机装置,所述耳机装置包括机壳、喇叭、耳垫和透音膜,所述透音膜设置在喇叭的出音口,所述耳垫设置在机壳与人耳接触的外侧,所述喇叭和透音膜均设置在机壳内,所述透音膜与耳垫表面均覆盖有通过PECVD方法制备的纳米涂层,所述机壳远人耳的一侧设有若干通孔。
更具体的,所述纳米涂层为疏水性聚合物涂层。
更具体的,所述纳米涂层为氟碳聚合物涂层。
更具体的,所述纳米涂层的厚度为300~500nm。
更具体的,所述纳米涂层的厚度为400n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所述耳垫和透音膜均设有纳米疏水涂层,这层肉眼不可见的纳米级涂层,具有很好的防水效果,使水分子不易接触耳机内部的电路和喇叭,从而不会腐蚀耳机内部;另外机壳上设有多个通孔,可以很方便的将机壳内部的水分排走,起到了很好的疏水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部分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实施例包括一连接头带1及安装至连接头带1末端的两个耳机装置2,所述耳机装置2包括机壳20、喇叭23、耳垫21和透音膜24,所述透音膜24设置在喇叭23的出音口,所述耳垫21设置在机壳20与人耳接触的外侧,所述喇叭23和透音膜24均设置在机壳20内,所述透音膜24与耳垫21表面均覆盖有通过PECVD方法制备的纳米涂层25,所述机壳2远离人耳的一侧设有若干通孔22,所述纳米涂层25为疏水性聚合物涂层,所述纳米涂层25为氟碳聚合物涂层,所述纳米涂层25的厚度优选为400nm。
工作原理:
所述纳米涂层25是以疏水性氟碳化合物和隋性气体为工作气体,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对耳垫21和透音膜24表面处理得到的,处理过程中,电极产生的高频电压会使氟碳化合物等工作气体发生电离,在真空仓体内形成等离子体,而等离子体化学活性很强,很容易发生反应,等离子气体会沉积在耳垫21和透音膜24表面形成期望的纳米涂层25,由于纳米涂层25的疏水特性,水分子碰到纳米涂层25后会自动滑落,并从通孔22排出,起到了较好的防水作用。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明,未经顾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72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