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吹灌封一体机的自动化灭菌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3851.0 | 申请日: | 2015-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9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郑效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24 | 分类号: | A61L2/2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吹灌封 一体机 自动化 灭菌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吹灌封一体机的自动化灭菌杯结构,属于制药、医疗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吹灌封一体机中,每次开机时都要进行整体系统的清洗灭菌,才可以进行工作。然而传统的吹灌封一体机中大多使用的是外置的灭菌杯装置,或者摆杆式的灭菌杯装置。外置的灭菌杯装置在开始灭菌时需要人为手动安装,对于设备的污染性相当大,与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不符。摆杆式的灭菌杯装置由于运动轨迹为圆弧形,所以对于空间需求较大,结构繁琐;且摆杆式的灭菌杯装置使用寿命短,长时间使用之后位置精度会相对下降,在精度要求很高的灭菌状况下,一旦位置精度下降会对灌针造成很大的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吹灌封一体机的,结构简单,占据空间小,使用寿命长的自动化灭菌杯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吹灌封一体机的自动化灭菌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灭菌杯本体,驱动部件连接灭菌杯本体,安装杆一端连接灭菌杯本体,安装杆另一端连接灌装机架。
优选地,所述驱动部件为气缸。
优选地,吹灌封一体机上设有合模工位及取料工位,所述灭菌杯本体设于所述合模工位、取料工位与所述灌装机架之间的间隙内。
工作时,驱动部件沿着安装杆做直线运动;设定驱动部件的行程,使其一个行程走完后,灭菌杯本体正好到达与待灭菌的灌装头相对应的位置;当灭菌完毕后,驱动部件带着灭菌杯本体缩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简单,运动轨迹占用空间小,使用寿命长,长时间的使用后位置精度也有保证,大大的减少了污染的风险,提高了整体吹灌封一体机的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吹灌封一体机的自动化灭菌杯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吹灌封一体机的自动化灭菌杯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和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吹灌封一体机的自动化灭菌杯结构俯视图和侧视图,所述的用于吹灌封一体机的自动化灭菌杯结构包括一个和灌针相对应的有多个腔体的灭菌杯本体4,以及相关的驱动部件3,灭菌杯本体4通过安装杆2连接灌装机架1。安装杆2起到支撑整个组件以及提供导轨作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件3采用气缸。
工作时,气缸开始工作沿着安装杆2的运动轨迹直线运动,当气缸行程走完后,灭菌杯本体4到达灌针的下方,由于气缸行程一定,所以对于灭菌杯本体4与灌装头5的相对位置度有很好的保证。当灭菌完毕后,气缸带着灭菌杯本体4缩回。
利用合模工位、取料工位与灌装机架1之间的间隙来安装灭菌杯本体,不影响其他工位工作,还可以自动回归储存位置,不影响合模和取料工位的运作;同时合模工位在环境分区中为B级区,相对污染小,也就是灭菌杯本体的位置也为B级区,对于灭菌杯本体自身的清洁度也有相当的保证。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只需要1个直线式的运动轨迹,相比于传统摆杆式的灭菌杯装置节省了一个摆杆的结构,也节省了安装空间。且由于是直推式结构,对于径向的安装尺寸的要求降低,减少了设计难度以及安装难度。对于气缸行程的精确选用也可以使灭菌杯本体的位置精度大大提升,不会像摆动式的灭菌杯装置由于时间过长而导致错位等情况。相较于传统人工控制的结构,在能保证灌针和灭菌杯本体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也能够杜绝人对于灭菌杯的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38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