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充电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3481.0 | 申请日: | 2015-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6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市沃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H11/00;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充电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电路,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使用电池供电的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大量出现,各种充电电路也越来越多。对于电池而言,极性接反均将对电池造成致命的损害,因此必须合理地设计相关的充电保护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结构简单、价格较低的电池充电电路,对电池具有较好的保护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充电电路,包括NPN型的三极管T1、PNP型的三极管T2、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2及发光二极管D3:三极管T1的集电极接电源正端,三极管T1的基极与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接至电源正端,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与充电接口正端A连接,电池位于充电接口正端与充电接口地端之间充电;三极管T2的发射极经电阻R2连接三极管T1的基极,三极管T2的集电极接至地,三极管T2的基极与充电接口正端之间接入电阻R1。
其中,电池为镍镉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池充电电路中,由二极管D1、D2、电阻R1、R2和NPN三极管T1组成充电部分,PNP三极管T2和电阻R3组成充电保护电路。在电池极性接反时,PNP三极管T2截止、三极管T1关闭,由此不会对电池充电,由此起到防止极性接反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充电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充电电路的电路图。该电池充电电路(以下简称充电电路)包括NPN的型三极管T1、PNP型的三极管T2、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2及发光二极管D3,具体电路结构是:三极管T1的集电极接电源正端(12~16V),三极管T1的基极与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接至电源正端V+,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与充电接口正端A连接,电池(优选为镍镉电池)位于充电接口正端A与充电接口地端(0V)之间充电;三极管T2的发射极经电阻R2连接三极管T1的基极,三极管T2的集电极接至地,三极管T2的基极与充电接口正端A之间接入电阻R1。
本实施例充电电路中,由二极管D1、D2、电阻R1、R2和三极管T1组成充电部分,三极管T2和电阻R3组成充电保护电路。当电池剩余电压低于0.6V时,三极管T2导通,三极管T1也导通,电流经电阻T1、三极管T1给电池充电,发光二极管D3亮,表示充电正常。如果电池极性接反,这三极管T2基极为负电位,三极管T2截止,三极管T1的基极电位升高,使得三极管T1关闭,由此不会对电池充电,此时发光二极管不亮,表示电池极性接反。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市沃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衢州市沃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34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控硅式脉冲恒流充电器
- 下一篇:多功能电动车充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