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营养泵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3376.7 | 申请日: | 2015-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0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贝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2 | 分类号: | A61M5/142 |
代理公司: | 惠州市超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9 | 代理人: | 鲁慧波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营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营养泵。
背景技术
在医学领域,营养泵的使用十分广泛,具体表现为通过营养泵能够为病人提供更稳定的输液环境。现有的营养泵通过步进电机驱动泵轮转动,泵轮套设有盘盖,泵轮与盘盖件架设多只轴销,每只轴销套设滚动轴套,输液管套设在滚动轴套外侧,从而挤压输液管内液体流动。
这种方式仍存在很大的危险性,使用过程中,输液管长期受到拉伸,容易变形甚至脱落。而且输液管在滚动轴套上容易左右滑动,极不稳定。滚动轴套如果出现卡死情况,输液管将承受较大摩擦力,也容易脱落。一旦输液管内液体回流,对病人将造成严重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对传统的营养泵进行改进,公开一种安全营养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安全营养泵,包括步进电机、输液管、前壳、后壳、旋转轮组件、显示组件、门组件、红外检测组件、主控板组件、电源组件、后固定架组件、缓冲组件及止流阀;所述旋转轮组件、显示组件、门组件、红外检测组件、主控板组件、缓冲组件及止流阀分别连接在前壳上,所述电源组件及后固定架组件分别连接在后壳上;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一端与输液管连接的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于前壳上端,所述旋转轮组件包括泵轮及盘盖,所述泵轮一端套设在盘盖上,泵轮另一端均匀固定有若干支轴销,每支轴销中部均设置有凹槽轮,所述输液管套装在凹槽轮的凹槽处,所述泵轮与步进电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凹槽轮挤压输液管,使得输液管在凹槽轮的凹槽内不易滑动,防止拉伸过紧。输液管设置有弹簧连接前壳上端,将输液管的摩擦力转化到弹簧上,有效保护了输液管,防止输液管受力过紧而脱落,输液更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输液管在前壳出口位置与止流阀连接。
发明人设置止流阀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方面可以防止输液管内液体倒流,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红外检测组件失效导致泵轮持续往输液管推进空气,使用更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主控板组件通过分别与步进电机、显示组件、门组件、红外检测组件、电源组件及止流阀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控板组件智能控制步进电机、显示组件、门组件、红外检测组件及止流阀的运作,使输液更稳定、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用于AC-DC转换的开关电源及可充电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门组件包括一安全门,所述安全门中部设置有一安全凹槽,所述安全凹槽覆盖旋转轮组件及红外检测组件。
具体的,所述前壳右端设置有输液管容纳槽,所述输液管容纳槽与安全凹槽构成一工作腔,所述前壳左端设置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液晶显示器及操作键盘。
安全门用来保护营养泵关键器件、输液管及输送营养液时不受外部干扰,安全门与主控板组件数据连接,输液管的安装,需要打开安全门,依次把输液管放置入各个卡位并缠绕泵轮固定好,关上门才能启动营养泵。
进一步的,所述后壳设置有第一内凹槽,前壳设置有与第一内槽相对应的第二内凹槽,前壳及后壳对应连接后形成一组件容纳腔。
进一步的,所述后壳设置后固定架组件,所述后固定架组件可安装固定在输液机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检测组件包括电子电路板、红外对管及固定槽;输液管滴壶穿过红外检测组件的固定槽,当在营养液输送时,液体在壶内滴落时,可被设备所检测出,并根据计算,可得出当前的输液状态。
有益效果:
本技术在现有营养泵的基础上增设了缓冲组件及止流阀,优化了营养泵的机构,提高工作时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同时使营养泵更耐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效果稳定,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前壳。
11、步进电机。
111、泵轮。
112、盘盖。
12、主控板组件。
13、红外检测组件。
14、门组件。
15、液晶显示器。
151、操作键盘。
2、后壳。
21、可充电电池。
22、后固定架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贝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贝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33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