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数字式调速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2227.9 | 申请日: | 2015-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1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谷志锋;朱长青;邵天章;栗彦辉;赵文杰;王勇;徐毅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02D41/00 | 分类号: | F02D41/00;F02D29/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徐瑞丰;董金国 |
地址: | 0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数字式 调速 控制器 | ||
1.一种柴油机数字式调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调速驱动主电路(1)、整形电路(2)、用于分段PID控制的核心处理器(3)和输入输出设备;所述整形电路(2)的输入信号为转速传感器信号(7),其输出信号为方波转速信号(8),所述整形电路(2)的输出端接核心处理器(3)的外部中断管脚,所述核心处理器(3)的I/O端口与输入输出设备相连接;所述核心处理器(3)的PWM输出脚输出的信号接入调速驱动主电路(1),所述调速驱动主电路(1)的调速输出端子TS(6)输出调节柴油机油门的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机数字式调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驱动主电路(1)包括光电隔离驱动电路(1-1)、驱动电流采集电路(1-2)、驱动电压采集电路(1-3)及其外围驱动电路元件;所述核心处理器(3)的PWM输出脚接入光电隔离驱动电路(1-1),所述光电隔离驱动电路(1-1)的输出端输出控制改变柴油机油门大小的驱动电压,所述驱动电压由外部的调速输出端子TS(6)采集;所述驱动电流采集电路(1-2)和驱动电压采集电路(1-3)分别采集光电隔离驱动电路(1-1)输出的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所述驱动电流采集电路(1-2)和驱动电压采集电路(1-3)的采集输出端接核心处理器(3)的A/D管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柴油机数字式调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驱动主电路(1)的外围驱动电路元件包括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电阻Rk、二极管D2和滤波电容C1;所述光电隔离驱动电路(1-1)的输出端接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栅极,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集电极经滤波电容C1接地,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发射极反向接二极管D2后经电阻Rk接地,所述驱动电流采集电路(1-2)的输入端并联在电阻Rk两端的节点c和节点d上,所述驱动电压采集电路(1-3)的输入端连接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发射极作为的节点a和地作为的节点b。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柴油机数字式调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隔离驱动电路(1-1)包括电阻R1~R13、电源隔离模块U1、光耦U2、NPN型三极管T1-T3、PNP型三极管T4、比较器U3和稳压管D3;
所述电阻R2和电阻R3串联后并接在所述PWM输出脚的N脚和M脚上,所述PWM输出脚的M脚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T1的基极接电阻R2和电阻R3的节点,所述NPN型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T1的集电极接光耦U2的阴极,所述光耦U2的阳极接电源隔离模块U1的电源端,所述光耦U2的集电极接电源VPP2,所述光耦U2的集电极接入NPN型三极管T2的基极,所述光耦U2的集电极依次经电阻R7、R8和稳压管D3接入NPN型三极管T2的发射极;所述电源VPP2依次经电阻R6、R5和R4后接入比较器U3的负输入端,所述电阻R5和R4的节点接地,所述电阻R6和R5的节点接入比较器U3的正输入端,所述比较器U3的输出端接电阻R7和R8的节点;所述NPN型三极管T2的集电极经电阻R9分别接入NPN型三极管T3和PNP型三极管T4的基极,所述NPN型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PNP型三极管T4的发射极,所述PNP型三极管T4的集电极经电阻R12接地,所述电阻R11和电阻R13串联后并接在NPN型三极管T3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所述电阻R11和电阻R13的节点输出所述光电隔离驱动电路(1-1)的输出信号;所述NPN型三极管T3的集电极外接励磁电源输入端子J1(5),所述电阻R10并联在NPN型三极管T3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所述电源隔离模块U1的型号是DLM03-12S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柴油机数字式调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设备为触摸液晶显示屏(4);所述核心处理器(3)的I/O端口即触摸液晶显示屏接口,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接口与触摸液晶显示屏(4)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222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离合器隔套防尘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轴承组合安装调节锁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