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柔性线路板补强异常检测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1775.X | 申请日: | 2015-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4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苏建军;吴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华高科技电子工业园(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6 | 分类号: | G01B5/06;B07C5/07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李雅箐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线路板 异常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柔性线路板不良检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贴补强异常的检测治具。
背景技术
大部分柔性线路板(FPC)会有贴补强对特定部位进行加厚加硬,而目前对补强的贴合方式已有部分由人工贴合发展成机器贴合,机器贴合有着比人工贴合更迅速、精准、稳定、节约补强材料和人工等优点,现机器贴合补强在FPC制造业已经很为常见。
然而,机器贴合虽然有诸上一些优点,但是也有一些弊端,如:补强太黏机械手未抓取成功导致下一次贴合的时候又贴合双层。当不良发生的时候,压合完成后很难从目视方面检出,容易导致该不良流出引起客户抱怨,且采用人工目视检验速度慢,需要大量人力,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检测精确度高,检测速度快,且成本低的柔性线路板补强异常检测治具。
为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线路板补强异常检测治具,包括硬质上板、硬质底板和硬质垫片,所述硬质垫片的厚度在贴一层补强的柔性线路板厚度和贴两层补强的柔性线路板厚度之间,所述硬质上板通过硬质垫片固定在硬质底板上而形成一缝隙,所述缝隙上下宽度为硬质垫片厚度,所述缝隙长度不小于所要检测的柔性线路板的宽度,垂直于缝隙方向的硬质上板宽度小于硬质底板的宽度,所述硬质底板的上表面和硬质上板的下表面为平整面。
进一步的,所述硬质上板、硬质底板和硬质垫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硬质上板、硬质底板和硬质垫片采用螺丝锁紧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硬质底板的上表面为抛光面。
进一步的,所述硬质上板的下表面为抛光面。
进一步的,所述硬质底板上表面位于缝隙前后的边为圆弧边。
进一步的,所述硬质上板下表面位于缝隙前后的边为圆弧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卡住贴双层或双层以上补强甚至补强厚度明显异常的产品的流出,整个过程迅速,不易人为犯错,检测精确度高,能够有效的防住不良流出,可以节省大量人力,且该治具厚度可以调节,可以反复使用,检验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柔性线路板补强异常检测治具,包括硬质上板3、硬质底板1和硬质垫片2,本具体实施例中,硬质上板3、硬质底板1和硬质垫片2为不锈钢材料,但不以此为限,其它不易变形的硬质材料也可以,如陶瓷、玻璃等。上板3和底板1为方形板,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它形状的板,如梯形、菱形等,上板3的宽度小于下板1的宽度,上板3的小表面和底板1的上表面为平整面,垫片2的的厚度在贴一层补强的柔性线路板厚度和贴两层补强的柔性线路板厚度之间,数量为2个,但不以此为限。
上板3通过垫片2固定在底板1上,上板3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平行,上板3的长边与底板1的长边平行,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平行,垫片2分别位于上板3长边的两端位置,垫片2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要检测的线路板的宽度,上板3与底板1之间形成一缝隙4,缝隙4的上下宽度为垫片2的厚度,左右长度为垫片2之间的距离。
具体的,底板1、垫片2和上板3采用螺丝锁紧固定,以方便更换不同厚度垫片,进行不同规格产品检测,节约成本。
进一步的,底板1的上表面和上板3的下表面进行抛光处理,防止刮伤产品。
进一步的,底板1上表面的长边11、12和上板3下表面的长边31、32进行磨圆弧处理,防止卡线路板和刮伤线路板面。
本实用新型检测过程:
用贴完补强的整片柔性线路板通过该缝隙4,贴一层补强的正常品将能够顺利通过缝隙4而贴两层或多于两层补强甚至补强厚度明显异常的异常品将不能通过,以此卡住不良品的流出,检测速度快,精确度高,成本低。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华高科技电子工业园(厦门)有限公司,未经瑞华高科技电子工业园(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17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轮机汽封间隙精准测量辅助工具
- 下一篇:下料台长度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