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转向系五轴试验台中整体式第四、五轴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1755.2 | 申请日: | 2015-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2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屈翔;李楠;张君;任志鹏;王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6 | 分类号: | G01M17/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王海凤 |
地址: | 40005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转向 系五轴 试验 台中 整体 第四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试验台,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系五轴试验台中整体式第四、五轴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系统是保证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意志进行转向行驶或保持稳定的重要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操纵性。因此,汽车转向系统性能试验对于转向器设计参数的确定和保证转向器性能的可靠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电动助力转向解决了汽车在转向时的转向轻便性和路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保证了车辆转向的安全性和平稳性。
现有的试验台产品是分别针对机械齿轮齿条转向器,液压动力转向器和电动助力转向器的部件测试,没有三者通用的转向器实验台,也没有针对转向系统的实验台,也没有针对转向系统的实验台。
目前现有的转向器总成试验台为针对转向器的三轴性能测试,多采用单向轴向加载,其试验不能完全模拟转向器的实际工况,不能反映由转向器和转向节等零件组成的转向系的系统表现,不能反映转向系在悬架上下跳动和行驶载荷下的表现,所测试参数误差较大或者与实际工作过程差别较大,测试对象单一并与转向系统性能分离,检测项目也较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重庆理工大学的张君等人发明了五轴汽车转向系实验台装置来模拟汽车转向系统的行驶工况,各轴可模拟施加各种条件下的行驶阻力和道路工况,且各模拟装置中设置有各种传感器,各轴所需测试数据(压力,扭矩,角度,位移等)通过传感器进行连续测量、分析。参见图1,图1中,第一轴1用于模拟汽车方向盘的运动控制;转向器两侧的第二、三轴2模拟路面对汽车转向系统转向阻力控制;转向器下方的左右两个垂直方向的第四、五轴3模拟轮胎在不同路况上的行驶状况对汽车转向系统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控制。
但现有的第四、五轴3在测试产品方式变化时系统安装调试非常不方便,前后对中左右对正的调整很费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转向系五轴试验台中整体式第四、五轴调节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汽车转向系五轴试验台中整体式第四、五轴调节装置,包括滑柱模架、试验台隔板和滑块;
所述试验台隔板上表面具有直线导槽,试验台隔板设置在滑柱模架上方,且试验台隔板在外力作用下可沿滑柱模架上下移动;
所述滑块设置在试验台隔板上,且滑块可沿直线导槽长度方向滑动;滑块上固设端面轴承、端面轴承上设有转向节;转向节周向侧面具有向远离转向节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第二转向节臂,第一转向节臂与第二转向节臂垂直;还包括用于限定滑块滑动位置的定位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第二转向节臂靠近转向节的端部具有旋转螺纹,第一、第二转向节臂分别通过其端部的旋转螺纹与转向节连接,且通过旋转螺纹旋入转向节的长度调整第一、第二转向节臂位于转向节周向侧面外的长度。
作为优选,还包括直线轴承;所述滑柱模架的上端部通过直线轴承与试验台隔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滑块边缘的定位孔和与该定位孔配合使用的紧固螺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转向系五轴试验台中整体式第四、五轴调节装置结构简单,调节对正方便,试验台隔板在外力作用下可沿滑柱模架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第四、五轴的上下调节,滑块可沿直线导槽来回移动,从而实现对第四、五轴的左右调节。同时,转向节通过端面轴承设置在滑块上,转向节可以其轴线为轴的转动,再结合长度可调的第一、第二转向节臂,从而使用该调节装置可使现有的汽车转向系试验台适应不同车型的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五轴汽车转向系实验台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转向系五轴试验台中整体式第四、五轴调节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主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图2的左视图。
图中,第一轴1、第二、三轴2、第四、五轴3、转向节4、位移传感器5、横拉杆6;滑柱模架10、直线轴承11、伺服缸14、试验台隔板20、直线导槽21、滑块30、端面轴承31、转向节32、第一转向节臂32a、第二转向节臂32b、紧固螺栓3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理工大学,未经重庆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17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门窗隔声性能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换挡限位总成耐久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