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智能防盗锁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3195.6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5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竹檀;马路易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竹檀 |
主分类号: | E05B3/00 | 分类号: | E05B3/00;E05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37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智能 防盗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尤其是一种新型智能防盗锁。
背景技术
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机械防盗锁(使用机械钥匙),将其改造成智能防盗锁有很大的实际需求,而这些改造后的智能防盗锁外面板上都设置有外把手和机械钥匙孔(隐藏式),外把手的功能是在系统信息验证通过后,转动外把手即可开锁,机械钥匙是备用的应急开锁方式,在智能防盗锁系统无法验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机械钥匙应急开锁,但是,这些智能防盗锁往往是考虑了方便性,却忽略了安全性,如:对外把手使用过大的外力,直接将外把手旋转360度,就可以从把手位置或锁芯位置把锁打开;拆掉外面板,将裸露出来的锁芯撬开后就可以从锁芯位置直接把锁打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情况,提供一种新型智能防盗锁,该新型智能防盗锁不仅能防止外力将外把手旋转360度而打开锁,还能防止拆掉面板后直接从锁芯位置撬开锁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智能防盗锁,包括外把手、外面板、锁体、内面板和内把手,所述的外把手通过第一方杆与过载保护器一端连接,该过载保护器另一端与锁体的锁芯连接,所述的内把手与离合器连接,该离合器与锁体的锁芯连接。
上述的新型智能防盗锁中,所述的过载保护器包括壳体、端盖、弹性体、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的壳体设有壳体轴孔,该壳体为圆柱状或圆锥状,所述的端盖设有端盖轴孔和通孔,所述的输入轴上套设有弹性体,该输入轴下端设有第一端齿,该输入轴的第一端齿置于壳体内部,输入轴另一端从壳体轴孔延伸出来,所述的输出轴一端设有与第一端齿相配合的第二端齿,该输出端上的第二端齿置于壳体内部,输出端的另一端从端盖轴孔延伸出来。
上述的新型智能防盗锁中,所述的输入轴通过第一方杆与外把手连接,所述的输出轴与锁体的锁芯连接。
上述的新型智能防盗锁中,所述的输入轴的边缘设有凹位,所述的壳体内设有与凹位相配合的凸台,通过凹位和凸台的配合使输入轴和壳体同步转动。
上述的新型智能防盗锁中,所述的壳体的表面粗糙度等级不低于Ra6.3。
上述的新型智能防盗锁中,所述的凹位与相配合的凸台分别至少设有两个。
上述的新型智能防盗锁中,所述的壳体上至少设有两个与通孔相配合的柱台,通过柱台将端盖定位安装在壳体上。
上述的新型智能防盗锁中,所述的柱台为铆接点或焊接点或螺钉配合螺纹连接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结构后,过载保护器的壳体为圆柱状或圆锥状结构,不易被管钳类工具卡死,不易被拆解,而且过载保护器的壳体与端盖的连接方式为铆接或螺纹连接或焊接连接的结构,牢固可靠,防止过载保护器被拆解而打开锁具;输入轴与输出轴可承受一定的扭矩,而且输入轴与壳体可同步转动,当扭力超过一定限度后,输入轴与输出轴发生相互转动,第一端齿与第二端齿之间发生短暂分离后重新咬合,从而防止外力将外把手旋转360而打开锁具,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智能防盗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过载保护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A-A的剖视图。
图5是输入轴的主视图。
图6是输入轴的仰视图。
图7是输出轴的主视图。
图8是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智能防盗锁,包括外把手13、外面板14、锁体15、内面板16和内把手1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把手13通过过载保护器8与锁体15的锁芯连接,所述的内把手17通过第二方杆20与离合器18连接,该离合器18与锁体15的锁芯连接,所述的外面板14上没有机械钥匙孔,不使用机械钥匙开锁,所述的内面板16上设有电子按钮,该电子按钮与离合器18相连接,通过该电子按钮可控制离合器18的开合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竹檀,未经王竹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31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