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竖直式钢丝绳恒张力放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1605.3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7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胡一夫;周德根;张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凯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9/10 | 分类号: | B65H59/10 |
代理公司: | 宿迁市永泰睿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4 | 代理人: | 陈臣 |
地址: | 2238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竖直 钢丝绳 张力 放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竖直式钢丝绳恒张力放线装置,属于钢丝加工设备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专利201020620755.9公开了一种恒张力装置由前导轮、固定轮、后导轮、宽带网线、支架、配重轴、配重杆、配重、恒张力轮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架的下部前端设置配重轴,配重轴上设置配重杆,配重杆可绕配重轴转动,配重杆的另一端设置恒张力轮,配重杆的中部设置配重,配重可沿配重杆滑动;支架的上部前端设置前导轮,支架的上部后端设置后导轮,支架上前导轮与后导轮之间设置固定轮。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恒张力装置结构简单,张力调节方便,适合宽带网线生产的需求。
但是该实用新型存在如下缺点:1、配重的位置较为固定,不能满足不同粗细的钢丝绳需求;2、固定轮和恒张力轮为单层,钢丝绳绕过的长度较短,缓冲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竖直式钢丝绳恒张力放线装置,目的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更好地解决竖直式恒张力放线装置稳定性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竖直式钢丝绳恒张力放线装置,包括前导轮、固定轮、后导轮、支架、配重轴、配重杆、配重和恒张力轮,所述前导轮、固定轮和后导轮均安装在支架上,所述配重杆通过配重轴安装在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杆中间通过配重轴安装在支架上,配重杆右端连接有恒张力轮,所述恒张力轮和配重轴之间的配重杆上下两端均和弹簧一端连接,弹簧另一端和固定块连接,所述固定块安装在支架上,配重杆另一端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吻合的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上套装有一轴承,所述轴承和配重连接。
作为上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轮和恒张力轮均为双层结构。
作为上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轮包括左固定轮和右固定轮。
作为上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恒张力轮包括左恒张力轮和右恒张力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配重和配重轴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粗细的钢丝绳的恒张力调节问题,配重杆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弹簧,在配重杆摆动时又能起到缓冲效果,防止配重杆出现较大的震动,而且设置的固定轮和恒张力轮均为双层结构,这样就增加了缠绕的钢丝绳的长度,延长的缓冲时间,最终可以提高恒张力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适宜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轮和恒张力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前导轮,3、固定轮,4、后导轮,5、恒张力轮,6、配重杆,7、配重轴,8、弹簧,9、固定块,10、滑槽,11、配重,12、紧固螺母,13、轴承,41、右固定轮,42、左固定轮,51、右恒张力轮,52、左恒张力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有附图仅便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基本情况而已,附图中将对构成较佳实施例的组件数目、位置、关系、及尺寸的延伸将有所说明,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情况后相关的变化实施属于业界技能。另外,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情况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强度、及类似要求的精确尺寸及尺寸比例的改变亦属业界技能。
在不同附图中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前”、“后”、“内”、“外”、“端”、“部”、“段”、“宽度”、“厚度”、“区”等等及类似用语仅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实用新型而已。例如,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螺孔、第二螺孔和第三螺孔可以设计相同尺寸,以及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也可以设计相同尺寸。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竖直式钢丝绳恒张力放线装置,包括前导轮、固定轮、后导轮、支架、配重轴、配重杆、配重和恒张力轮,所述前导轮2、固定轮3和后导轮4均安装在支架1上,所述配重杆6通过配重轴7安装在支架上,所述配重杆中间通过配重轴安装在支架上,配重杆右端连接有恒张力轮5,所述恒张力轮和配重轴之间的配重杆上下两端均和弹簧8一端连接,弹簧另一端和固定块9连接,所述固定块安装在支架上,配重杆另一端设置有滑槽10,滑槽内设置有吻合的紧固螺母12,所述紧固螺母上套装有一轴承13,所述轴承和配重11连接。
作为上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轮和恒张力轮均为双层结构。
作为上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轮包括左固定轮42和右固定轮41。
作为上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恒张力轮包括左恒张力轮52和右恒张力轮51。
具体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凯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凯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16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