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电厂烟风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62220.0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6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环能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3/00 | 分类号: | F23J1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电厂 风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厂烟风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减小气流阻力的发电厂烟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烟风道内部支撑和导流结构的设计对烟气流场特性有较大影响,目前电厂矩形烟风道的结构设计多采用圆形钢管作为内撑杆,弯头多为矩形结构,导流板通过焊接或铆接固定在烟风道内壁。现有方案普遍存在烟气流动阻力较大,烟风道局部振动明显的现象,导致运行成本和运行费用较高。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小振动,往往采用增加流道壁厚、流道外加筋肋、流道内加钢管支撑、烟风道内部设置导流板的方式,其中导流板多通过焊接或者铆接固定在金属内壁上。导流板角度不可调,这样由于安装精度和特殊工况下气体的扰流,会导致烟气和导流板的攻角较大,从而造成烟气压力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厂烟风道结构,用于减小烟风道内的气流阻力,减小烟风道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电厂烟风道结构,其特征是,它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支撑轴和阻尼套,所述第一导流板为锥形的金属板,所述第二导流板为圆弧形的金属板,所述第二导流板与第一导流板的大端通过支撑轴铰链连接,并分别在第一、第二导流板与支撑轴之间设有阻尼套;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固定在烟风道弯头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板的一端尖、一端钝,所述第二导流板上相对较钝的一端与第一导流板的大端通过支撑轴铰链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大端设有凸起,在所述第二导流板相对较钝的一端设有缺口,所述凸起置于缺口中,并在所述凸起与第二导流板之间设置支撑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板小端的两侧为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板小端的两侧为圆弧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套为橡胶件或耐高温复合纤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电厂烟风道结构,当烟风道中气流流速变化时,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之间可相对摆动,同时第二导流板也可相对烟风道摆动,能够有效地改变烟气气流在烟风道中的流动特性,减小因烟风道的不合理、导流板安装精度低、气体扰流引起的压力损失,对烟气进行疏导,同时也能有效改变烟风道的固有频率。阻尼套的设置可以减小导流板摆动频率,防止导流板过度摆动,吸收烟风道的部分振动。相对于传统方案,能有效减小烟风道中烟气的局部振动,减小烟气在弯头附近的压力损失。同时吸收部分烟气管道振动能量。此外,第一、第二导流板可以随来流自动做出独立的角度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减小烟气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示意图;
图3为第一导流板的示意图;
图4为第二导流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示意图;
图中:1烟风道,2第一导流板,21凸起,211第一通孔,3第二导流板,31缺口,32第二通孔,4支撑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第一导流板2、第二导流板3和支撑轴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第一导流板2整体为锥形的金属板,第一导流板的一端大、一端小,第一导流板小端的两侧面可以为斜面,也可以为圆弧形面,圆弧形面的设置更有利于气流的疏导。第一导流板的获得可以是铸造,也可以通过机加工得到。在第一导流板的大端设有凸起21,凸起为条状的金属件,凸起可与第一导流板为一体制造,也可以焊接固定在第一导流板上,在凸起上设有第一通孔211,第一通孔贯穿整个凸起。
如图4所示,第二导流板为圆弧形的金属板,且沿圆弧方向第二导流板的一端尖、一端钝,在第二导流板的大端设有一缺口31,缺口的形状与凸起的外形相适应,在缺口两侧的第二导流板上设有第二通孔32。
如图2所示,安装时,将第一导流板上的凸起置于第二导流板上的缺口中,并使得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齐,然后在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穿有一支撑轴4,通过支撑轴4实现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的铰接连接。为避免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之间摆动幅度过大,在第一导流板与支撑轴之间、第二导流板与支撑轴之间分别设有阻尼套,在阻尼套的作用下,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之间转动幅度受到限制。阻尼套可以为橡胶材质或耐高温复合纤维。第一、第二导流板之间的相对转动幅度受到大端配合限制。为实现整个烟风道结构的安装,安装时,将支撑轴的两端固定安装在烟风道弯头处的内壁上,并使得第一导流板的小端朝向烟风道弯头中气流流入的一侧,第二导流板的尖端朝向烟风道弯头中气流流出的一侧。
如图5所示,当烟风道中有气流流过时,第一导流板将气流分成两部分,两部分气流分别沿第二导流板与弯头上侧、第二导流板与弯头下侧的空间流动。当气流流速变化时,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之间可相对摆动,同时第二导流板也可相对烟风道摆动,能够有效地改变烟气气流在烟风道中的流动特性,减小因烟风道的不合理、导流板安装精度低、气体扰流引起的压力损失,对烟气进行疏导,同时也能有效改变烟风道的固有频率。阻尼套的设置可以减小导流板摆动频率,防止导流板过度摆动,吸收烟风道的部分振动。相对于传统方案,能有效减小烟风道中烟气的局部振动,减小烟气在弯头附近的压力损失。同时吸收部分烟气管道振动能量。此外,第一、第二导流板可以随来流自动做出独立的角度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减小烟气压力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环能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环能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622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氢气预热器
- 下一篇:一种电厂煤粉炉湿式除渣余热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