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锁的开锁钥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9708.8 | 申请日: | 2015-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3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建刚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锁 开锁 钥匙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锁的开锁钥匙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锁具的不断发展,各类电子锁得到不断研发和制造,尤其是由无线遥控、密码设置、指纹识别、应急开启等组合设计的电子锁,但是目前的电子锁钥匙多是一种磁感钥匙或感应磁卡,携带非常不方便,且极易的被磁化失效,或被破解开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锁的开锁钥匙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子锁的开锁钥匙机构,包括电子钥匙及与所述电子钥匙对应的开锁电触发装置,所述电子钥匙内配置有内置电池及识别模块,且电子钥匙一端凸出设置有一外凸头,所述外凸头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识别模块通过内置电池供电并与外凸头电性连接,所述开锁电触发装置上开设有钥匙孔,所述钥匙孔内设置有与外凸头对应的触点。
所述电子钥匙包括框架、前盖、后盖,所述前盖和后盖分别盖装在框架上并形成能够容纳内置电池和识别模块的空腔。
所述外凸头与框架为一体结构。
所述开锁电触发装置包括两个分别设置有导槽的钥匙孔座,两组的钥匙孔座组合时形成能够供电子钥匙的外凸头插入的钥匙孔,在该钥匙孔两侧分别设置有导电弹簧及导电弹珠,当电子钥匙的外凸头插入钥匙孔时,导电弹珠顶压在外凸头上并电性导通。
所述外凸头上设置有弹珠孔。
所述外凸头端部为尖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电子锁的开锁钥匙机构,包括电子钥匙及与所述电子钥匙对应的开锁电触发装置,所述电子钥匙内配置有内置电池及识别模块,且电子钥匙一端凸出设置有一外凸头,所述外凸头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识别模块通过内置电池供电并与外凸头电性连接,所述开锁电触发装置上开设有钥匙孔,所述钥匙孔内设置有与外凸头对应的触点,当插入外凸头时,外凸头与触点电性连接,从而能够将识别信号发送至电子锁,实现识别开锁,使用方便,符合人们传统锁具的使用习惯,且安全性高,不易被破解,不存在磁化失效的问题,开锁的成功率和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开锁电触发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电子锁的开锁钥匙机构,包括电子钥匙3及与所述电子钥匙3对应的开锁电触发装置22,所述电子钥匙3内配置有内置电池31及识别模块,且电子钥匙3一端凸出设置有一外凸头32,所述外凸头32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识别模块通过内置电池31供电并与外凸头32电性连接,所述开锁电触发装置22上开设有钥匙孔,所述钥匙孔内设置有与外凸头32对应的触点,当插入外凸头32时,外凸头32与触点电性连接,从而能够将识别信号发送至电子锁,实现识别开锁,使用方便,符合人们传统锁具的使用习惯,且安全性高,不易被破解,不存在磁化失效的问题,开锁的成功率和可靠性高。
如图所示,所述电子钥匙3包括框架30、前盖33、后盖34,所述前盖33和后盖34分别盖装在框架30上并形成能够容纳内置电池31和识别模块的空腔,所述外凸头32与框架30为一体结构,结构强度好。
如图所示,所述开锁电触发装置22包括两个分别设置有导槽的钥匙孔座221,两组的钥匙孔座221组合时形成能够供电子钥匙3的外凸头32插入的钥匙孔,在该钥匙孔两侧分别设置有导电弹簧222及导电弹珠223,当电子钥匙3的外凸头32插入钥匙孔时,导电弹珠223顶压在外凸头32上并电性导通,且由于导电弹簧222的弹力作用,保证导电弹珠223与外凸头32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的,如图所示,所述外凸头32端部为尖口结构,方便其插入至弹珠之中,且所述外凸头32上设置有弹珠孔321,所述导电弹珠223能够部分的卡入至弹珠孔321内,可防止钥匙在开锁过程中意外脱落而导致开锁失败,并且导电弹珠223卡入弹珠孔321内时,会产生一震动手感,提示使用者钥匙到位,使用更为之方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建刚,未经刘建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97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窗口排队叫号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锁系统